标题:有的人连分手都不用心
来源:我要WhatYouNeed,阅读量100000+
分析如下:
首先,文章一开始以阚清子和纪凌尘分手这一热点事件为背景,引出一个“分手不要说”系列,即作者将分手时我们遇到的各种理由做了一个分类合辑。
从需求方面来说——
分手,几乎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从人的社交需求出发,对这个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阐述。
从问题方面来说——
文章以分手故事引入,有一定代表性。读者能迅速了解文章主题。
1.同时向读者抛出了问题,引导作者回想起以往的分手经历,互动性强,对接下来所写的“分手合辑”内容会有代入感。
2.作者提到希望能给要分手的朋友一个及时的避雷提醒,从而抛出了写文的用意。
从信任方面来说——
1.文章交代内容是从公众号的几位刚刚分手的编辑来进行采访而得来的,即从身边人的故事出发,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亲近感。
2.作者对分手的类型做了两种归类,分别是:“分手行动派”、“不走心分手怪”,罗列出这两种分手的具体表现。
3.同时,文章又对分手感言进行了具体分类,分别是“自暴自弃型”、“留下悬念型”、“展望未来型”、“回顾过去型”。
情绪步步铺垫,读者跟随作者的笔一步步推进,对照自身,引发思考。
4.紧接着,感言结束之后就是朋友圈的形象公关,例如宣布单身之类等等。作者以“不要······”的格式对分手后朋友圈会出现的一系列表现进行了告诫。
从共鸣方面来说——
1.作者在罗列分手种类、分手感言、朋友圈公关等方面时,情绪逐渐饱满,话语看起来略微极端,但很真实,就是我们分手时那些意气用事的话,用词准确并不为过。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2.结尾用有一段话让文章主旨得到了升华:
“我知道你想赶快跑,用最快的方式把我扔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都最后一次交谈了,至少不要用这些毫无意义的客套话来粉饰太平了。
或许,我们坐下来,都真诚一点,坦白一点,这样的再见方式是往后最不会耿耿于怀的方式了。”
就是这段话,让读者在经历各种分手时不管是如何后悔和不满,都能得到一种释怀,走出过去,走向未来。
读者从中获得收获,对文章增加了认同感,在情绪上达到了一个高潮。
总结:
从产品思维角度来看,作者通过“需求”、“问题”、“信任”、“共鸣”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100%转化,写的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