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本《行为改变思想》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 美国心理学之父,被称为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美国最早的实验学家之一。190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我记得还有林肯和富兰克林)
分享三点
拥抱与软布垫
p62页
当时一个叫哈洛的实验人员养育了一批恒河猴幼猴子用于实验。在喂养的过程中,他发现幼猴非常依恋铺在笼子底部的软布垫子,每次软布垫子被拿走清洗的时候,幼猴会变得非常烦躁和生气,并且年龄越小的幼猴表现的越强烈。
这种现象给他一个重要启示,无论是婴儿还是幼猴,他们生存的基本需求都不仅仅是食物和水,而是某些非物质的东西,比如说母爱(我理解是情感,情绪脑)
于是,哈洛制作了一只“代理母猴”。这只“代理母猴”的身子用于光滑的木头做骨架,并用海绵和毛织物(做围巾的那种)包裹起来,在胸前还安装了一个奶瓶。为了让“代理母猴”更接近于真的母猴,哈洛还在“代理母猴”的身体里安装了一个用于提供热量的灯泡,这样一来,“代理母猴”俨然成了一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母猴,我们且叫它绒布母猴。为了进行对比,哈洛还制作了另外一只“代理母猴”,这只“母猴”虽然有与绒布母猴十分相似的体型,也安装了能喂奶的奶瓶,还能提供热量,但它却没有绒布母猴的舒适感,因为它由铁丝网制成。
然后,真正的实验开始了。绒布母猴与铁丝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它们的房间与幼猴的笼子想通。将8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由绒布母猴和铁丝母猴用奶瓶喂养,然后记录它们与两位“母猴”直接接触的时间总量。
结果显示,所有的幼猴都用大量的时间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这个时间远远长于它们与铁丝母猴待在一起的时间。这组极端的数据证明了接触安慰的重要性
我的思考:会不会是有热量流失的因素影响,首先从情感上来说,绒布确实是相对于铁丝更容易让人和猴子接触舒适,但是如果加入环境温度的影响,实验数据是否会有变动和偏差,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在普通室温下,也不想一直靠近热导率更高的铁丝等,这样会使我们体温快速被传导出去,但是如果是炎热的天气下,绒布猴子与铁丝猴子的接触时间总量的比值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第二,从逻辑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分层理论上来说,在情感脑的支配下,人类及哺乳动物来说确实更喜欢贴贴或着说温暖的拥抱,这也就是说人为什么会跟小猫小狗建立感情
(解释:在2亿年前出现了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会比本能脑多了情感的一个纽带,大脑中多了一块负责情感的区域,人与小猫小狗会有一种情感上的链接感,小猫小狗会给你一种照顾感,一种关爱感,跟你玩耍,逗你开心,产生愉悦感——来源《认知觉醒》)
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虽然与绒布母猴喂养的幼猴吃的食物一模一样,体重也相差无几,但是它们的消化系统却不如绒布母猴喂养的幼猴健康,编者认为,缺少接触安慰使得幼猴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进而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p54吃蚯蚓与自尊心
心理学家詹姆斯.莱尔德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他招募了一批实验参与者,并与之签订实验协议。然后,实验参与者们被带到实验室,先是填写了一份关于自尊心的调查问卷,然后被带往另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砝码、刀子、叉子、以及一条蚯蚓——活的。实验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要通过抛硬币来决定是举起砝码还是切开蚯蚓并吃掉它,没有第三个选择。由于事先已经签了实验协议,实验参与者也不能选择退出实验。
接下来,便有一部分实验参与者被硬币“选中”要举起砝码,而另一部分实验参与者则被硬币“指定”要吃掉蚯蚓,别无选择了。这时,在一些实验参与者打算无奈地硬着头皮吃下蚯蚓时,实验人员表示吃蚯蚓的步骤要稍微后延,然后请他们完成第二份自尊心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实验参与者的自尊心急剧地下降,正如莱尔德所预料的,当人们发现自己不得不做一件有辱自尊的事情时,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真的自尊心不强。
然后当实验参与者填完第二份自尊心调查表后,举起刀叉准备吃蚯蚓时候了,突然被实验人员制止。实验人员带着歉意说自己弄错了,实验参与者们有权利选择要举起砝码还是吃掉蚯蚓。现在,他们有权更改自己的选择。
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之前抛中任务要举起砝码的实验参与者们,当然没有将自己的任务改变为吃掉蚯蚓。可是,之前被指定要吃掉蚯蚓的人,在面对重新选择的机会时,竟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改变自己的任务而举起砝码。在要吃蚯蚓的人当中,没有改变任务的人竟然占到80%。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验证了莱尔德的猜想:低自尊的人会更加被动地认为他们理应碰到并接受不好的遭遇
我的思考两点:思维及执行惯性会不会有一定影响,或者说价值观诚信也有5%-10%的影响?因为这是站在旁观的角度分析的,实际情况确实是会低自尊后产生低自我效能感(即产生我不配的感觉)
2.当时我参加平安夕会,有时候会惩罚你吃芥末之类的,以及很早一次被一个特别不关心下属的组长大冒险惩罚喝一大瓶酱油,特别难受一直干呕,这两次的体验回顾,确实是会非常非常影响人的自尊心,而一定自尊心下降,就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那反而会进一步降低成为销冠和明星业绩达成的自信和几率,因为只有坚定拥有成为第一的信念才有机会成为销冠,而一但人处于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的状态中,肯定是影响高效业绩产出的发挥。
第三个关于提高自信p40
“大道理与大步子”
心理学家在临床研究上发现,在对一些特别胆小、自卑的自闭症患者,与其从言论上给患者灌输积极向上的“大道理”还不如建议他们走路的时候视线微微上扬看向前方,面带微笑,并将步子迈得更大、更用力更有效,更容易产生自信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研究学者戴娜.卡尼实验发现当进行两组分组实验,让其中一组实验参与者摆出他们认为是强有力的姿势,比如抬头挺胸,视线上扬,双臂交错放在脑后,双脚翘起放在桌面上,或者站在桌子后面,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子上等等,另一组则摆出与控制力毫无关联的(低能量)姿势,比如双脚着地,双手握拳放在膝盖上,低头,视线投向地面,交叉双臂或双脚站着。
在各自保持相关姿势一分钟后,第一组对自己的自信,强大,负责指数的打分均比第二组高,另外会提升20%左右的冒险性
(实验内容为:每一名实验参与者得到两美元现金,并被告知可以在直接留下这些钱和用这些钱作为猜硬币游戏的赌资之间做选择。假如拿这笔钱做赌资并且赢了,他们将得到四美元,当然,如果输了,他们手里仅有的两美元也会被输掉。结果,在摆出强有力姿势的人当中,80%的人选择用两美元做赌资参加猜硬币游戏,而另一组人则只有60%的人参加猜硬币游戏。也就是说,强有力的姿势能够使人催生冒险精神和取得胜利的自信心
(个人备注,会不会还有热身的影响,比如本来人是有安静的势能,另外做高能量姿势,身体舒展开,这样会有打开和运动的惯性及势能,可能也会有部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