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哪一个女人让我扼腕叹息的话,除了王昭君,大概就只有班婕妤了。说到她,我满心都是怜悯和凄凉,如果她不是皇帝的妃子,一辈子都在做一只祈盼皇恩的寒鸦,或许她会青史留名,成为蔡文姬,班昭,谢道韫,李清照那样的旷世才女,她会活得格外洒脱,遗世独立。
只可惜,班婕妤的聪慧敏悟,一辈子都耗在了汉成帝刘骜的身上。她争不过异常美丽又心狠手辣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被逼得退避三舍却又恋恋不舍曾经给他宠爱温情的汉成帝,她渴望刘骜能够回心转意,多念念她的贤良淑德,她的温婉才情。只可惜,刘骜不是一个能够赏识她的男人,他的眼里心里,都是赵飞燕让人目眩神迷的掌上之舞。丰腴饱满的赵合德更是让他更是沉溺不已,难以自拔,即使是赵合德浪荡泼辣的话语,都让他觉得摄魂夺魄,欲罢不能。
骨子里,我觉得汉成帝是一个浪子,他软弱,愿意无限沉沦,醉生梦死,班婕妤的端庄娴雅,欲拒还迎他是难以真心喜欢的,因为太累。被礼义廉耻深深约束,大家出身的班婕妤,也很难做到出身草根的赵氏姐妹那般放荡无羁,赤膊上阵,更何况人家虽然没有文采斐然,但终究是美貌倾国,一颦一笑杀招无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汉成帝成为她们姐妹俩裙下的俘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来看一段史料: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选入后宫
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汉成帝刘骜即位,班氏被选入皇宫,刚开始为少使( 下等女官 ),不久得宠,赐封“婕妤”。成帝让班婕妤居于后宫第三区增成舍宫,婕妤也为皇帝生下一皇子,但是数月即夭折,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窃窕》、《德象》、《女师》等,而且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
皇帝专宠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爱班婕妤。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樊姬很贤惠,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读史有的时候会读到让人吐血,同样班婕妤的却辇之德流传千古,成为女子不以色侍君,不放纵,不恃宠若娇,德行出众的楷模。我就不明白了,和心爱之人同乘一辇真得有如此多的说道吗?凡事都上纲上线,拿出封建那一套伦理道德来评头论足,歌颂包装一番,任何情趣都会打了折扣,别说是喜欢风花雪月,浪漫多情的汉成帝,即使是骨子里冷漠刻板如我,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丝缠束缚,我要是汉成帝,就会送给班婕妤三个字:“去死吧!”
所以,有的时候我是理解汉成帝的,也觉得班婕妤不得宠是咎由自取。但是回头想想,班婕妤是爱汉成帝的,她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也可能她的一举一动是出于她为妃的理念,她才华横溢,深有学识,总得表现出来与众不同吧,于是,她就努力经营自己贤淑大度,堪为万世表率的光辉形象,只不过有时候过犹不及。这样努力,固然可以赢得后宫掌声一片,但是如若后宫佳丽们个个如此,端庄持重,不苟言笑,事事遵循三从四德,那皇帝的后宫没有了欢乐和笑声,一片死寂,皇宫成了人间地狱,那样当皇帝,生不如死。所以,理解万岁!
所以当赵飞燕和赵合德两个尤物出现的时候,汉成帝昏了头,估计换谁都得昏头。只不过,如果是个明君的话,昏头一段时间就会醒了,刘骜不一样,他是真的昏了头,他彻底被两朵姐妹花玩弄于股掌之中,任凭她们在后宫胡作非为,戕害其他妃嫔和子嗣,就连正宫皇后都拜下阵来,又有才又有貌还总是编写教科书的班婕妤自然成了出身低微,内心极度自卑的赵氏姐妹的眼中钉,肉中刺。几个回合下来,博览群书,出身高贵的班婕妤却还不是两个空有美丽皮囊,连高级的阴谋诡计都不会用,就会撒泼耍狠的赵飞燕与赵合德的对手。不过,书也不是白读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班婕妤深知赵氏姐妹飞扬跋扈,无人可以节制她们,但是太后肯定厌恶透了没有教养的赵氏姐妹,班婕妤稍稍动动脑子就知道躲到太后身后,赵氏姐妹就算急得跳墙也奈何不了自己了。只不过,这样相当于自己在后宫争斗中主动弃权,放弃和她们争宠,也就是放弃了和皇帝亲近的机会,这代价可真够大的。
我们看下面一段史料: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诬陷班婕妤参与“ 巫盎” 案。汉成帝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和团扇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妇女,经不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请居深宫
班婕妤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呆在深宫。班婕妤怜悯年华老去,借秋扇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些都与班婕妤无关了,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被逼隐退的班婕妤也算是因祸得福,她不仅躲过了宫廷中的祸事,还大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文学事业,虽然存世的作品不多,但是从那几件作品当中,我们还是窥见了她惊世的才华。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她的诗作: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娟秀,简洁,质朴,不尚浮华,但是你能读出作者不凡的文学功力来,当然,我们也读出了深深的哀怨。所以,歌以咏情,诗以言志,这么好的诗一定是发自肺腑之作,唯有这样真情流露,才能让人千载读后,达成共鸣,心生悲凉怜悯之情。
由此可见,转危为安的班婕妤并没有真得断掉了对皇帝所有的情丝,尽管刘骜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尽管他如此不堪鄙陋,聪明绝顶的班婕妤还是心心念念当初他对自己的赏识爱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必秋风悲画扇,这是我要感叹的吗?No!我真想骂一句,女人,你的名字是愚蠢!
赵飞燕,赵合德两个妖女最后天怒人怨,在汉成帝死后成为千夫所指,灰飞烟灭,再美的皮囊也挽回不了覆灭的命运,她们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写下了大大的红颜祸水四个字。班婕妤呢,她也同样晚景凄凉,我们来看下一段史料: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于是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大概一年后班婕妤就病逝了,时年约四十余岁。死后,葬于汉成帝陵中。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才女多情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尽管君已负我,我却绝不负君。生不能同襟,那就死则同穴。恕我鄙陋浅薄,实在理解不了这种愚爱。一个心思全然不在自己身上的男人,到底为啥还对他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呢?我觉得,看似克制理性的班婕妤,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感性派。小编也是稀里糊涂的感性派,只不过和小编不同的是,班婕妤很无私,爱到忘我,小编很自私,实在很难爱一个人爱到忘了自己正常的情感需求。不过,小编也揣测了一下,班婕妤自己是三从四德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她大概觉得一切都应该以君以夫为先,她保留了对汉成帝的感情,也在践行自己的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