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善,九死未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代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为了心中这座灯塔,他们踏上征途,攻坚克强,披荆斩棘,以寻求富强之路而到实现治平天下。仁者如仲尼,颠沛一生,只为播撒仁礼之光芒匡扶贫弱乱世;斗士如商鞅,力排众议,不惜身死,只为改革图国之富强;智者如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一生才华与心血只为汉室之光复与强大。他们就这般,前仆后继,为了心之所向,不辞辛苦,甚至不惜生命,在通往祖国富强的道路上踩下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虽九死其犹未悔。
国富兵强,兼济天下
如果回到汉唐盛世,我们依然能被那份雍容气度所感染。十里牡丹,浸润文墨的馨香,艳透长安;稻米流脂粟米白,说不尽的丰实富足;“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成为时代的荣耀,“富强”二字可谓实至名归。国之富强也使国威远扬,附属国前来觐见参拜,各国更是纷纷派使节出使中原,学习中国之先进政治文明,之盛世礼乐文化。而中国,虽则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却不倚强凌弱,与边疆乃至异域友好往来,丝绸之路谱写了这段互通有无,贸易往来的历史荣耀,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大国之风范和礼仪,传递着和平友谊的音符,这便是盛世的风度。中国正是因为实现了自我富强,便有实力兼爱天下,从而威震邻邦,四海归心。富强,乃民族骄傲自立之基础。
而到清朝末年,清政府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被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在一列强的劫掠侵略中,毫无抵抗之力,只得任人宰割,屈膝求和,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国库空虚,军备落后,不堪一击,又焉得在大国谈判桌上有一席之地?辛亥革命枪声响起,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寿终正寝,走向末日。失却富强之砥柱,帝国耀眼的光辉早已黯淡,甚至连余晖也无迹可寻。不仅不能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反而是自身难保。是的,独善其身尚且不能,又何谈兼济天下!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
当前,我们踏着前人的脚印走在富强大道上,仍然是长路漫漫,需要求索前进。
“民智者,富强之源也”面对祖国内忧外患,严复为实现富强之路提出办学求知,从而,京师大学堂诞生于“强学”“原富”的时代号召下。民智应在于教育,在于对青年的培养、塑造。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清楚地记着,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里,毛泽东在清晨的校园里高声吟诵这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声情并茂,吸引了三两好友来与其合诵,随后又吸引了几位同学,逐渐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气势越来越强盛,有力地回荡在校园,响彻云霄!这段场景感人至深,让人热血沸腾,一股青春蓬勃之气势无可挡。这批青年学子因此而发愤图强乃至浴血奋战,从而缔造了共和国,开辟新中国富强之路,成为一个时代不朽的丰碑。
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