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者:修佛修道的人可不可以吃肉喝酒?
鼎然解答:两个人同时走在路上都遇到一个水洼。一个绕过水洼一个踏进水洼。绕过水洼的很是诧异就问他:你看见水洼干嘛还要踏进去?踏进水洼的人说道:都在路上,没有必要分的太清。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你有你可走的,我也有我可走的。我走过平坦的也需要走进不平坦的,这样我才能够踏实走路而不再挑三拣四,也不会有任何阻挡我前进的障碍。所以说你若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那就不要盲目而冲动地去扑捉极具诱惑的东西,否则你会摔得很惨很惨。倘若你在吃肉与不吃肉之间,喝酒与不喝酒之间,左右徘徊犹豫不决,只能证明你的认知度不高罢了,这与修佛、修道毫无关系。
问者:怎么来证明一个人修佛修道是成就的?
鼎然解答:猪的思想只能证明白菜是好吃的,却不可能证明白菜的营养价值。狼的思想也只能证明其敏锐的观察力,却不可能证明这种观察力的缘起之所以然。我们用什么来判断哪个修佛修道是成就的?只能用各自认为的认知而已,却没有一个可以证明这种认为的认知之所以然。所以,修佛修道乃至修佛者修道者之所以修佛修道,只因有个认知在使唤罢了。能不被各自认知所作用而能作用认知本身为其所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问者:开悟见性(明心见性)有什么条件?
鼎然解答:有条件的明心见性还是明心见性么?若某人已开悟,若某人已见性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他们都知道自己已开悟,已见性而坚信不疑,这才是值得可笑的地方。
问者:有人说道离不开生活,道就在生活中?
鼎然解答:道都在他们的认知中。打破即道,打不破即愚。
问者:如何打破?
鼎然顿答:又来一个
问者:道在生活中,何解?
鼎然密答:能见能听的功能中。
问者:为什么有很多人痴迷修佛修道?
鼎然密答:怕世间苦故而转为修佛修道妄想不堕。然而只因贪恋世间所以才苦,却没想到又开始贪恋佛道企盼解脱,这样修佛、修道者怎么可能解脱苦受?病根在执念上,与佛道有何干系。病根尚存,佛道也病。
问者:可有解脱之道?可有出苦之佛?
鼎然解答:有,绝不在有。没有,绝不在无。认知不亡,解脱不亡。认知若亡,解脱也亡。
问者:何谓认知?如何消亡?
鼎然密解:感受即认知,感知感受即认知性建立。一旦有了认知功能,苦不可消,解脱无期限。至于怎样消亡?我送你一句话:下落的雨滴莫要着地。
问者:下落的雨滴如何不着地?
鼎然笑了笑就起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