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
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气;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
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文宗李昂太和九年,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着名的“甘露事变”。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
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为官为燎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
一盅两件,双方边钦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气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
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
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导和”一说。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
文人笔下的茶馆虽不甚雅,却颇有人间烟火气,一个小茶馆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
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
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
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
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