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比较爱看书,但是以前缠于学业,看的最多的是解压的文学类,名人作品也看了不少。这锻炼了自己的文笔。
而写东西,也是自己一直爱好的。
真正的危机是30多岁之后。
孩子在不断长大,父母渐渐老去, 不断上涨的开支,少得可怜的收入,都在倒逼我去学习成长。
看《简读中国史》、《明朝那些事儿》,《曾国藩传》、《资治通鉴》、《河西走廊》等历史书和纪录片,懂得了人命运的大起大落、柳暗花明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世界上所有的伟大,都是人创造的。
这漫长的一生,我们又可以做很多事。这并不矛盾。
这让我不再执着于果,而是不断去寻求因。
突破外部,打碎舒适区,勇于去尝试自己以前不敢的事情。
例如,尝试在阅读后开通了公众号,写一些随笔和读后感,虽然现在还不理想,但一直在坚持着;
看《认知觉醒》,《了凡四训》,不再拖延,学会:精进自律,早起、做计划、看书、写文,抽空锻炼。
不再沉迷于短暂的欢愉,麻痹自己,而是学着追求更高级的快乐。
同时也学会了正视心念的力量,试着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同时也试着理解别人,放过自己。
看《穷爸爸,富爸爸》,知道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而财富的显化,需要你一点一滴的去积累。这需要正确的财商。
例如:装入口袋的才是资产,而把财富从你口袋里拿走的,就是负债;
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有因此能抵抗风险的能力,一开始就看见明确的利润,而不是买下一个东西之后,期待它增值;
关注自己的事业;
先满足自己,等等;
看《我们仨》、《杨绛传》、《回家》懂得了命运的无常,自立的可贵,更加珍惜身边亲人。
看《苏东坡传》,知道了今人不见古时月,明月何曾照古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
看《长安荔枝》、《基层女性》、《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明白了职场生涯的不易,但也更明白比山更远的地方,是人的脚步。
人的意志可以到达更高的山峰。如果你有梦想,就此航行,排除万难,当像鸟飞向更远的山;
看《追风筝的人》、《云边有个小卖部》,明白了人性时常闪光。“为你,可以千千万万遍”。
看《围城》,懂得了生活不过是你珍我,我珍惜你。
当一个30多岁的孩子妈不停写作,我得到了什么?
精神上,不再限于内耗,物质上,虽然现在所获不多,但一切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很庆幸童年的一个爱好,看书,它支撑着我走过了很多晦暗难言的时光。
套用林清玄的一句话,“欢喜的心最重要,有欢喜心,则春天时能享受花红草绿,冬天时能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喜欢读书写作、要么是被爱感动了,要么,是痛醒了。而我,希望你是前者。
“再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
未来,我也将一路和书本同行,当有一天爱好变成事业,我也将持续和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