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产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体验活动,就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就能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学期来,我以新课程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目标,用注重体验,获得真实感受来提高《品德与社会》的实效性实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我在组织《失败怕什么》一课时向同学们说:“失败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经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我们是否作出冷静的分析思考,找出失败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振作精神重新努力,争取再次成功。”
另外,通过教学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只有靠多方配合,课前准备好才能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中,课前准备是最难解决的。特别是调查活动,而调查对于学生来说困难较多,必须克服很多的困难,才能获取有效的生活材料。例:讲《漫话邮政》这课时,要求小组采访邮递员,这个活动看似简单,操作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在校上课时没有机会与邮递员接触。因此,此项活动无法实现。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其他多种信息渠道获取。《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全方位研究利用现有环境资源充实课堂。我深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不仅需要去争取家长乃至社区等力量的支持,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在现有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在生活、交往等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教学资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我们正好可以启迪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认识。通过课堂辩论,弄清真伪褒贬,就能真正达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