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自己确定的事业道路,就是将“兴趣”和“赚钱”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也就是努力找到自己想做,又足以保证自己能很好地生存的事业。
这样的想法其实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当时我是这样分析自己的:
首先,我没什么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这就意味着,将来不管我做什么,我的家庭能够提供的助
力是非常非常小的。至于社会关系方面,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努力从零开始打造人脉。只可惜我属于内向型性格,对于这类事情我一方面是不擅长做,另一方面也不喜欢做。因此,我最好选择一项不需要特别依赖社会关系的事业。
其次,我的天分一般,学习成绩也一般。如果想未来有所发展,做出一点成绩,我必须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行。
我的改变就是基于这两个分析之上开始实施的,那差不多是在我刚上高二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排在年级400名左右,属于班级中上水平。从高二上学期开始,我就非常注意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将这些方法不断调整、优化。在学习中,比起具体的解题技巧,我更注重方法论的总结,即重点学习“学习的方法”。因为起步比别人晚,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比别人更严格一些——别人学2个小时,我就学4个小时;别人周末在玩,而我仍然在学习。
为一名家境贫寒、读书是唯一出路的学生,我当时非常焦虑,为此我开始仔细研究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那时候同学间非常流行购买各种辅导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往往会总结很多考试经常会考的经典题型,并给出参考解法,所以使用参考书被大家视为提高考试成绩的最佳途径。但我发现: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基本上不购买辅导资料。他只依靠教材和学校发的练习册,却每次都能考出很好的分数。
后来我便请教他,他说:“很简单呀,教材教的是基本规则,不管是练习还是考试,肯定是要考查我们对这些基本规则灵活应用的能力。那么我看教材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这些规则是如何组合起来使用的。做标准习题的时候,就会揣摩出题者到底是要考核哪些基本规则。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虽然题目千千万,但考来考去无非就是基本知识点的排列组合。只要再把经典的几种排列组合学透,考高分就很容易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和学习表象相比,学习本质有多么重要。后来在这位同学的帮助和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高考的时候还成了我们当地的高考状元。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我工作的第二年。那时候候这位朋友的见解让我受益至今,他说:
“其实站在老板的角度,让谁做管理岗位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固然要考虑背景关系和履历深度,但企业终究是要有人来做事情的,那么关键岗位到底用谁,就在于谁能把事情做好,谁能创造收益,让老板省心。”
“到底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呢?其实就是把事情做细、做深。比方说老板让你去接个客人。一般人的做法可能就是问一下客人什么时候到,联系方式是什么,然后准时去接回来到公司就完了。但换作是我,我就会想得更全面一些,如考虑是否会塞车,客人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接到客人之后大概什么时候到公司,并据此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准备等诸如此类的细节。”
“当遇到所有的事情你都用这种态度、方式去处理,久而久之老板就会觉得你这个员工特别靠谱,特别省心,用起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