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博浪古地☞东进东进♥第16集

第五卷
第廿二部


总837集

6946

辛丑金牛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公元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


第31周。


距离2022年中考仅剩328天。


今日格言

你若真见过那些强者打拼的样子,就一定会明白,那些人之所以能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为他们吃过许多别人吃不了的苦。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随着麻雀们的吵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写两首小诗《晨曦》和《太阳升》来记之:

晨光熹微小村宁,千家万户人未醒。

远处传来鸟叫声,早有陌野人行径。

………………

阳光旖旎丽苍穹,云霞满天飞长空。

红日冉冉升起来,一曲高歌惹晓风。


今天狠评了一个学生几句,她就是不听话,上课也不注意听讲,有错误时稍批评,她就顶撞嘴,昨天还与小学生打架,这纯粹是太乖戾了,要在20年前,一巴掌就把她抖过来了。

现在呢?人家纵然不学习,你也不能把她怎么着吧!


别淑琳,今天下午来。

在上课时,我观察了一下,注意力肯本就不集中,下面垫着英语,不跟着当堂老师的思路走怎么会行呢?


有的人很努力,例如:

中午吃凉皮:

七升八的学生中,七(4)班的几个,根本就不行,就不能安心听课,尤其是张子硕,我估计是半瓶子。


八升九中的张博、吴淼与学校差不多一样,尤其是张博,糟糕透了,什么也不干,要幺逃学,要么睡觉,没有学的意思,真为难。


下夜自习了:

小助教今年考了不到500分,她只能去南街中学上了。

就像来自七(4)和八(2)班的几位那样,他们就是不学习,你能把他们怎么样呢?


就这,还让取消补习,让他们在校学习,他们要能好好学习,就见鬼去了。


唉,s老师不让多去她的二班转转,成了今天的格局,可惜啊


有人在努力着!


6946

干净的灵魂

一个人的外在样貌是天生父母给的,而灵魂的样子往往会投射到人的脸上。那些散发着美好干净气质的人,必定有一颗纯净的内心,而内心的纯净往往是靠修炼而来的,是一个人毕生的修行。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璞玉,经过切、磋、琢、磨,才会变得温润,变得璀璨。心有净气的人,是一个灵魂发着光的人,仿佛洗净铅华,清香四溢。一个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尽管周围不断变化、世俗纷扰,也始终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澈,能在充满诱惑的物质中脱身,净下心来做自己。

干净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格魅力,更是一个人极高的修为与涵养。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干净的人,心无杂质,品无瑕疵,不畏世俗人言,不被功名利禄捆绑。如素色的荷莲,出淤泥而不染,见过世间黑暗,内心依然澄澈;遍历风雨坎坷,也依旧保持初心与善意,活得简单,过得自在。


6947

农村学校,敢问路在何方?

再有四十天,就又到开学季,学生和老师即将返校,校园又会人声鼎沸,生机勃勃,按理说是开心高兴的事情,新学期,新气象,新发展。可作为农村学校,每每开学季却是愁在眉头,忧在心头,从学校领导到每位科任教师心里都是忐忑不安,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心里犯嘀咕:开学了,这个学期学生又会少多少呢?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学校政策的倾斜,通过均衡发展,农村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软硬件设施设备都是越来越好,老师也都是从大学毕业生通过考试招聘上岗的特岗教师,可以说是素质也不差。可为什么生源却是逐年减少。以笔者所在县城为例,全县6所农村九年一管制学校,学生最多的不到200人,最少的只有60个学生,而且还有持续下滑的趋势。一些较小的小学,形式更是不容乐观,甚至是“惨不忍睹”。有几所小学,有的已经关门大吉,有的是一个老师守着几个学生和一座空荡荡的校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如此严重?

一、私立学校的大举侵入,攻城掠地,不断“蚕食”。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几年私立学校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地开花,风头正盛之势。由于公立学校制度政策的先天短板,给了私立学校大举侵入以致翻盘的的大好时机。先来看私立学校,从分管教学校长到科任老师都是招聘来的,说白了就都是老板招来打工的。没有那么多利益关系掣肘,所有人都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择优赏罚,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给混日子,不干活,少干活的老师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在这种体制管理模式之下,老师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可能努力找工作,老师的潜能被最大的激发调动,如果不产生效益才真的是天理不容。也是在这种体制制下,私立学校的教学成绩一路攀高,知名度大大提升,最终名利双收,市场也就打开了。再加上这几年,私立学校的重金拉拢、抢夺、奖励优秀生源已是公开秘密,也“诱惑”了一部分优秀学生和家长。使得大批的学生家长挤破脑袋趋之如鹜,无论花再多的钱,只要能进去就好像一只脚已经跨进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门槛了。

反观公立学校,先天制度的短板,虽几经改革,但终归是隔靴搔痒,均衡发展也好,城乡交流也罢,还是县管校聘的所谓“破冰之举”,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干多干少绩效也差不了多少,成绩好坏奖金也拉不开多大距离,评模评优,晋升职称干活少的照样少不了。无形种纵容了一部分人慵懒散漫,得过且过的作风,也让真正干工作的丧失了进取的激情。这种大背景下,如何与私立学校的成绩一较高下?如何与私立学校抢夺优秀生源?

据笔者所在交流乡镇学校不完全统计,一个学期,一个班级18个学生,竟然有15个集体大规模“反水”被临近地区一个私立学校收编。教育局和学校威胁不给这些出去就读的学生建立学籍档案,但木已成舟,既然他们铁了心,最终也是暂且搁置,至今他们仍在私立学校就读。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的现实需要。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子女势必要跟随父母在所在城市就读,这部分人群也呈逐年增长的势头。原来人们观念落后,经济状况欠佳,国家政策不到位等多种因素,但凡家里有爷爷、奶奶,就丢下孩子独身去外打工。这些年,打工的这部分年轻夫妻在外打工,眼界开阔,格局放大,越来越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自己辛苦打工不就是为了孩子吗?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有诸多的弊端。所以,但凡他么在打工城市多少有了立足之地,就会想办法把孩子接出去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也方便照管。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的一个因素。

三、农村条件好了,老百姓观念思维意识发生转变。

打个比方,人生病了,总是村里去县城,县城到市里,市里进省城。这是人的一个心理趋势。孩子上学,在老百姓心里也认这个理。总潜意识认为县里的学校教学水平要比乡里的学校要好,水平要高。以前是没钱,也没那个想法。现在腰包鼓了,观念意识也改变了,总觉得村里的终归是差一点。经济条件更好一点的,认为到私立学校也许会更好。所以,就找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或到好的私立学校。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锐减的因素。

“风雨欲来烟满楼”农村学校现状已是步履维艰,生源是所有农村教师迫切需要正视的课题。也许,我们单凭个人一己之力尚且不能改变大势。但时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我们现在还尚在的岗位,还有学生可教确实是当下的幸福所在。走好现在的路,其实未曾不是给未来的自己铺路。


6948


6949


6950


军嫂 夫君威武守边关, 相聚天涯爱万千。 服侍高堂怜子女, 可夸军嫂半边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