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一个统计:
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
数据表明,寒门似乎越来越难出贵子。
英国的一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他们用49年跟踪记录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最后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穷人的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传承。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穷人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呢?
因为绝大多数穷人,都有难以改掉的“穷人思维”。
穷人思维的根源在于“稀缺心态”
哈佛大学的教授穆来纳森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穷人为什么无法摆脱贫穷”的问题,最终得出:
让穷人无法摆脱贫穷的的罪魁祸首,是稀缺心态。
何谓稀缺心态?就是“越是稀缺什么,就越是在意什么。”
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样。王阿姨家条件不好,她买菜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折腾。先去小区门口的超市看一眼,“生菜一斤三块五,太贵。”然后坐六站公交去远一点的沃尔玛,“更贵,四块钱一斤。”于是,她又坐七站路去永辉,“三块钱一斤,太好了。”她买了5斤,乐呵呵地回家了。
可是,折腾了半天,扣去车费,她却还倒亏了5毛。
就是因为缺钱,王阿姨一心想着省钱,只看到生菜的价格,却没有考虑到自己来回折腾的车费和时间也是成本。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缺钱,就不得不每天想如何挣钱省钱,忽视了其他事情;没时间,就只能推掉其他事,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越没钱,越没有理财规划;越穷困,越没有长远眼光,都是稀缺心态在起作用。
穆来纳森在《稀缺》一书中提到了一个事情:
有统计显示,80%的美国消防员都不是在火灾现场殉职的,而是死在了去火场的路上。除了和其他车相撞之外,引发死亡最多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没有系上安全带,在急转弯时被甩出车外。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严格训练的消防员,怎么会如此疏忽呢?其实就是因为稀缺心态导致的。
从接到火警起,他们就进入了一种时间的稀缺状态,要快速做准备,还要做各种火情分析,这就导致了自己无意中会忽略掉系安全带这样的“小事”,进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稀缺心态会让人们的视野变得狭窄,让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此刻缺少的东西,忽略身边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
稀缺心态会影响一个人思维和决策
有一则穷人与富人的故事:
上帝把一个富人变得和一个穷人一样穷,然后又送给他们每人一座煤山,让他们各凭本事生活。
穷人每天起早贪黑去挖煤,然后去街上卖钱,再买一些吃的玩的带回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而富人因为没干过重活,挖了几天煤就坚持不了了,他只能想办法改变现状。
于是,他开始把卖煤的钱积攒起来,然后又请了几个年轻人帮他挖煤。很快煤的产量上来了,富人赚到了一大笔钱。
但是富人转念一想:煤总有一天也会挖光的,当煤挖光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富人于是在街上买了几家店铺,并且创办了一家煤矿加工厂,生产蜂窝煤出售,利润大大提高了,富人的财富又增加了很多。
三年后,富人摇身一变依然成了富人,而穷人还是穷人。
穷人和富人处在同一起跑线了,可穷人依然只会靠自己的苦力挣钱,富人却懂得积攒财富,谋求机会。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
但穷人思维并不是穷人的专利,富人在重大的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哪怕是最不缺钱花的皇帝。
在历代皇帝中,清朝的道光皇帝最以“节俭”闻名:
皇后过生日,一人一碗打卤面,吃完不准添;
建自己的陵墓还不肯多花钱,结果造成施工质量太差,只能拆掉重建,耗资反而成了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他还为了省钱,逼大臣把驻守要塞的军队分散撤到地方去,结果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军舰已经到了,十几万清军还没集结好。
这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如果你只关注钱,你往往是在浪费钱;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你很可能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会因为过于关注眼前而导致判断力大大降低,思维变局限,人变短视,所做出的决策也因此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一个人穷着穷着,就会变傻,还会变得容易冲动,做蠢事。
如何走出稀缺心态,改变穷人思维?
第一:制定清晰的人生规划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人生影响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的人生规划,会让每个人都拉开距离。
所以,要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就要制定清晰的人生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它。
第二: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第三: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有人说,如果一个目标是合理的,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第四: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能在乎钱。
穷人缺钱,看起来是因为资源不够,实际上最要命的是穷人心态。
越是穷的时候,越是在乎钱,越是在乎钱,就越是影响视野和格局。
如果不能摆脱这一点,很多事情及规划都无从谈起。而且,有些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去追究就是错上加错了。
第五:花钱的时候不能光想着省。
一心只想着省钱,往往是在浪费钱。贪图劣质鞋便宜,结果损伤了脚;贪图劣质食品便宜,结果吃坏了肠胃;贪图劣质服装便宜,结果没穿几回就扔了……最终,付出了比买优质产品多得多的成本。
第六:规划“余钱”和“余闲”
不管你生活有多拮据多困难,一定要抠出一点余钱来未雨绸缪。比如,买几种必须的保险,该打的疫苗一定要打。
另外,要把余闲用在自身素质的升级上——比如读书计划、技能培训等等。
如果你只关注眼前利益,很可能赢了一时,但却输掉了一生。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在什么阶层。
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呆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稀缺不可怕,“稀缺心态”才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根源所在。
只有自己重视这一切,坚持努力,改掉“稀缺心态”,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