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里,七队算得上是一个大的湾子,我曾经在那儿的中学上过两年学,这些年来,一些历历往事恍若梦中。
进入村口有一大片梨园,那里曾经是让我们驻足留连的地方,那香甜可口的梨子时时勾起了我们的味蕾。在大路边上的坡垴上住着江苏人老刘一家。老刘是猪棚湖渔业队的成员,他说话的语速很快,语音晦涩难懂,有人给他起了个“机关枪”的绰号。小孩子们在集体的湖里钓鱼,最害怕遇见的就是他了。远远地他来了,嘴里像爆豆般骂骂咧咧,钓鱼的小伙伴一下作鸟兽散。来不及走掉的,鱼竿就会被老刘没收。老刘的老伴周老太,黑黑瘦瘦的一个老妈子,梳着圆形的发髻,头发光滑发亮。
周老太很会做生意,她常常挎着一个篮子,到学校附近去卖瓜籽。那些咸的甜的瓜籽都由她亲自加工炒熟,然后用纸包成小包,以5毛钱一包出售。有时候她也卖菱角、甘蔗、油条和面包,小孩子们爱吃什么,她卖什么,一年四季,她的提篮总会变魔术似的装满不同的零嘴。
七队属于湖区,村民们以种植水稻、小麦和棉花为主。大片的土地连成片,很适合机械化操作。倒不像我们村里的丘陵地貌,农业种植很难形成规模。遇到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成,一到春节,村子里是很热闹的,到处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祝福幸福的新生活。
由于七队离我们村不是太远,那时候我们经常跟一些大孩子晚上赶到七队去看电影。我们男孩子大多喜欢看战斗片和反特片。一些经典的电影让我们终身难忘,比如《闪闪的红星》《吉鸿昌》《今夜星光灿烂》等。对于戏剧片我们则不感兴趣,记得有一次看越剧《红楼梦》,我整场都昏昏欲睡。
我的同学赵贵阳住在学校附近,那时候我们一伙同学迷上了听评书。每天中午吃完饭,十二点半一到,我们就准时赶到赵贵阳家门口。他那时早已准备了一些小板凳,家里的一部黑色的收音机端放在窗台上。那时候听的一部评书是单田芳老师播讲的《明英烈》,讲的是朱元璋农民起义打天下的故事。单田芳老师那独特的声音让我们深深着迷,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办法在电视上一睹大师的风采。我一度遐想,收音机里的这位说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有着仙风道骨气度的世外高人,否则怎么讲得出那么有韵味的评书呢?
分场的中学选址在七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吧!近千名学生,几十位老师,宽阔的操场,美丽的校园,一时之间,这儿成了邻近乡镇学生纷至沓来、趋之若鹜的中心。每天清晨琅琅的书声响起,大型的团体广播体操耍起来,想想那种场面也挺壮观的吧!
七队还是农场最大的机务队所在地,拖拉机、东方红推土机、插秧机以及联合收割机各种农用机械应有尽有。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如今听说这儿早已建成了新农村的样板,旧貌换新颜。原先的土路铺上了水泥,宽整而气派。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壁瓦的楼房连成片,蔚为壮观。这儿的葡萄园远近闻名,每年更是举行三花节(梨花、桃花、油菜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美丽的新农村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四方宾客。老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啊,七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什么时候我能再到你的怀抱,好好走一走,看一看,我还能重拾童年的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