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枫樵
约翰·列侬有句名言:“当我们为生活奔忙的时候,生活却在离我们远去。”
“有事”、“很忙”是信手拈来的推脱理由,但我们留给自己的空间却越来越逼仄。
01.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Sara, 我在这里!”
我循着呼声转过身来,在走廊尽头找到了教室。
和之前的实习不同的是,这次迎接我的指导老师贝西是一位教学经验更加丰富的老教师。她在周围同事中颇受好评,从她身上,我还看到了一份难得的闲适与从容。
“啊!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来了!”傍晚,孩子们列队走出校园时,贝西对我低语道。
我饶有兴味地看这个有趣的老奶奶在书桌边缓缓地泡着咖啡,两串珍珠耳坠随着她的晃动折射出幽雅的光泽,不禁回忆起上午和她一起在操场上执勤的时光。
我们在沙坑旁遇到一个小男孩,他吊在双杠上向我们搭话,咿咿呀呀地说了一大堆似乎是很开心的事,但语速太快,口齿不清。我踌躇着要怎样回答,贝西却连连点头:“Yes,yes…”我正欲感叹贝西对小朋友“自创语言”的理解力,贝西却面露狡黠的微笑,在孩子走后不慌不忙地告诉我:“当你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的时候,就回答’Yes’”。
没过多久,一个女孩子又来汇报自己跌伤了。她哭丧着脸,撩起长袖,但胳膊上只是隐约可见一点红痕,明显是皮外伤。贝西俯身仔细看了看,温和地说:“嗯,你觉得自己有事吗?”女孩点了点头。贝西停顿了两秒钟又问:“你确定你真的有事吗?”女孩瞪着大眼睛又摇了摇头。“那就好,下次注意啊!”话音还没落下,女孩早已跟随同伴的脚步,生龙活虎地跑开了。
孩子们排队回教室的间隙,贝西也没有浪费,她赶紧打开电脑,悄悄看几眼特朗普和拜登竞选的新闻。
贝西就是这样悠游自在,“忙里偷闲”。
02. 管理的目的
贝西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却如同兢兢业业的“劳模”。
她改起作业来一丝不苟,给孩子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对身为实习生的我也热心细致地辅导。
课间我看着她手里厚厚的班级手册,不由地问:“您每年都设计不同的活动么?”
“没错,这是我下周的全部计划,我每次都和孩子们一起尝试新的活动,这样就不会感到无聊啦!”
如果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也许再快乐的事也难免心生疲倦。贝西在退休之际依然乐于探索,故而能够保持热情。
我一度相信,“班主任”是一份和忙碌握手、与悠闲告别的差事,要像消防员那样,随时随地准备扑灭一团团“火苗”。
但贝西的班级安静有序,她说话言简意赅,孩子们也格外乖巧。
她也曾跟我说起,自己前期曾花费了不少精力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习惯。
我也想起以前一位老同事向我传授的经验:“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
03.庆生
我喝着香浓的蘑菇汤,看着友人如花的笑靥,摇曳的烛光里,我们围在桌旁,唱起了欢快的生日歌。
回家的路很漫长,冷气砭人肌骨,逆风艰难行进的我却丝毫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战胜了“完美主义”,不再向从前那样把每一项作业都死磕到底,而是达到要求就立刻提交,避免拖泥带水,省下短暂的午后时光给友人庆生。
没课的时候,我总是在书山题海中挣扎,常常因为害怕浪费时间而胡乱把肚子填饱,事后又悔恨没花时间好好做一顿饭。在焦虑中,作业和饮食质量都得不到保障。
于是我不再敷衍自己的味蕾,将一些收藏之后再没打开过的食谱付诸实践,一边细细品尝美食,一边构思着接下来的写作内容,然后不留遗憾地继续回到书桌旁战斗。
每天再忙,夜晚临睡的我也会给东半球清晨上班路上的家人打个电话;杂事再多,我也会空出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还不忘及时给玻璃瓶里的小葱换上清水。
都道时光宝贵,但即使我们分外吝惜、百般挣扎,一分一秒依然会像沙粒般湮没在生命的河流里。
当今人恨不能与时间赛跑时,千百年前的诗人却因为能够与路人谈天而庆幸自己偷得了半日清闲。
余生短暂,也许我们更应懂得时常把偷来的几寸光阴留给自己,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以上选自枫樵的公众号“五岳游草”,分享一位辞职留学党在加拿大奋斗成长的点滴新鲜事儿,安省公立小学实习中,一字一稿都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