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处城效结合部,居家南边有个小菜场倒也方便平时买菜。
小菜场就在淮三路和韩候大道交叉处西边一点。那儿的菜比较新鲜,都是附近村民家菜地里收的。附近的老年人务农意识强烈,在家无论如何是不会闲着的,孬好要整块小菜地摆弄摆弄。现在的年成那是地特别好的,稍微侍弄块菜田,就能保证春、夏、秋三季饭桌上的绿色蔬菜供应,而且还有剩余。剩余部分就被老大爷、老大妈们弄去菜场卖了,换几个小钱补贴家中的油盐酱醋。像老妈就是很突出的一例。平时她就总会去菜场卖菜,有时是豆荚、毛豆、小白菜综合品种齐上阵,三轮车载着倒也是混搭元素,可有时候独一样譬如南瓜或山芋也去小菜场赶集她也不嫌寒碜。每晚下来也能卖上十块、八元的,回来晚饭时照样也讲得津津有味。她去菜场不仅是卖菜,更图得是村人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图得是看、卖、讲、说中的开心和快活。年岁大了的人,还不就是怕冷清。现在我们住在家里还好一点,先前我们三口住在城里小区里,她一个人呆在家还不就是个孤寡老人?现在时髦话叫做空巢老人。卖菜的村人们也大抵如此。可也有特殊的啊!像门前的四姨娘,家中俩口再加上儿子,过得快活不行。她还也要拣荒地种菜拿去卖,图得是卖那几个零花钱。其实,儿子在开一片厂子,四姨父是个泥瓦匠,家中哪差她卖哪两钱?当然啦,菜场里也有贩子,也有卖冷菜的,也有炸油条、打烧饼的。从淮三路头一直领到路北边的菜场里,老大的一片倒也很是兴旺繁荣。那里的菜还比较便宜,像今年龙虾在那儿才卖十元一斤。
以前的自己总是会去买菜和买干粮,可我去那里交通比较不便利:要从小店拐弯往东,再从公墓那绕道高炮旅部队东门,才能拐进菜场。尤其是那个公墓,河东还有火葬场,每次走到那里都有一种阴凄凄很荒凉的感觉。不是吗?部队东门和公墓西门正对,部队还在门旁摆了石狮镇压,又在路中央弄了一道屏风挡煞。这也算是风水化解了。而且就是那一段路坑坑洼洼也不好走,骑电动车走到那儿是颠得七晕八素。 记得有一次我走到那儿,看到四、五个小青年都捏着砍刀在那里纵横,议论着怎么和桥东边的敌对开打。那场面更是让人毛骨耸然。因而自从桃李园小区建成后,我都跑到那里去卖干粮。
今天晚上去街上给老妈买药,回来时发现身上没带钥匙。我就骑车去那拿。由于刚落了几点小雨,身上就穿着雨披。雨披挡住了我的脸和视线,我在小菜场里转了一圈也没看见老妈。当时我还奇怪呢!老妈说来卖菜怎么会没有?恰巧碰见西边大舅妈,正在烧饼摊前吃烧饼。她见了赶紧告诉我,老妈在北头摆摊子。当时我就想啊,还是住在老家这块好啊!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碰到亲戚和熟人。先前住在城里小区,满街的转悠也看不见一个熟人,那感觉就是两眼一抹黑、一个认不得的睁眼瞎。我赶紧回头再找,果然在那个新开的小店旁找到了她和四姨娘。嘿嘿!我还抱怨“怎么看到也不喊我一声,让我满地找。”她们连说没看见啊!其实,我刚才穿雨披骑车一擦而过,任谁也不会在意。听说我来拿钥匙,老妈先是一惊,以为自己也没带钥匙呢!马上又反应过来钥匙在包里。我拿了钥匙就也去买烧饼。老妈真是特别地老好,从小包里拿出五块钱硬是要给我去买。我哪里能要?她卖两个钱还不让她自己用啊?我再去烧饼摊,大舅妈还没走正在等油条。感情油条还没炸,油还没热。我拿了三块烧饼,和她攀谈了两句。我再看看小菜场,倒也人来人往。和城里菜场不同的是,这里有明显的农人特色、农村风景。菜场里多数都是乌合之众的大爷、大娘们摆着的小地摊,地摊上都是时新的蔬菜,也有商贩们在卖衣裳、水果、冷菜,菜场水泥路上的主顾虽也不少,可没有城里菜场拥拥挤挤的人群、衣着鲜亮的人群,偶尔飞过一只花蝴蝶也是脱离不了农人的况味。淮三路上此时正值打工回家高峰人倒是不少,可那些多数都是过路客,停下来买东西的人也不多。总之,这里比左庄路的烟火繁盛差多了。像左庄路上还有汉堡、肉夹膜等小吃,这里统统没有,只有烧饼油条大饼。毕竟是农村,人们舍不得花费,本着填饱子不求其它。
在小菜场里活动的大多我都认识,有本村的亲戚,有本村的邻人,有儿时的玩伴,有同事的本家,还有我单位所在街上的熟人。在这里闲逛都是十里亲乡的,透着一股熟悉和亲切,透着的是一份与邻为伴、与邻友善的美好。小菜场除了交易买卖,更多的是让乡亲们多了一份交道活动的场所啊!
小菜场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