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说好了要早起,但还没坚持几天,就觉得早起太难了,于是只能无奈放弃,然后继续过着,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生活。
为什么培养好习惯那么难?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习惯是如何产生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问同学借书看。在他从书架子上给我找书的几分钟时间里,我就被他电脑上播放的港剧《使徒行者》吸引了。
以至于同学把要借的书放到我身前,招呼了我几声,我都没反应过来。
回到宿舍之后,我把这部港剧的观看网址保存下来,一旦剧集有更新,我就马上观看,不知不觉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追剧。
其实这位同学是个学霸,大多数情况下,他都在看一些类似《教你背单词》之类的英语教学类视频。
我曾经凑到他位置上,跟他一起看教学类视频,希望自己也能养成学习的习惯,但每次视频播放不到几分钟,我就会开始感觉郁闷,恨不得马上找点其他事情做。
一段时间之后,我以学校社团事情多为由,终止了和他一起学习的计划。
自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他位置上逗留,直到这次我看到他电脑上播放我喜欢的港剧。
为什么养成追剧的习惯那么简单,而养成学习的习惯那么难呢?
因为反馈的过慢,会直接扭曲了我们大脑对于事情本身的价值判断。
在“追剧”和“学习”的习惯对比中,“追剧”只是一种娱乐,只能暂时性地舒缓我们紧张的情绪;
而“学习”则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英语证书,达到进入心仪的公司的硬性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到世界一流的大学求学;可以帮助我们看懂外文文献,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思想等等。
理性来看,相比几个小时的欢乐和一个名企的offer,大多数人肯定选择后者。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通常更加愿意去做像“追剧”这种一旦行动,就能马上获得反馈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即时满足”。
我们的大脑会即刻作出的反馈——分泌多巴胺(一种能让你感到兴奋的神经传导物质),让你潜意识就觉得,不论这件事情的价值高或低,但是当下这件事让我快乐,我做这件事就是对的;
而通常不去做像“学习”,这种需要长时间付出,才能得到收益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延迟满足”。
做那么长时间没有反馈的时间,我们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可能会否认这件行为的价值,例如,你在学习时,是否有过这些想法“考试不会考这么难的吧?”、“学这么多,以后到底能不能用上?”
无数染上网瘾、毒瘾、赌瘾的人都非常清楚自己染上的瘾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却宁可放弃那些价值高,但是反馈慢的事情(比如,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也要“马上就爽”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做“双曲贴现 (The Hyperbolic Discounting)”现象
可以从双曲模型看出来,随着时间拉得越长——意味着反馈越慢,我们对事情直觉上价值的判断,是下降的,呈双曲线趋势。
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需要从反馈方面着手,让自己意识到一步步的进步与成长。
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让我们轻松培养一个好习惯呢?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地狱模式”
我们培养习惯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像我们玩游戏时候,一开始都是打小怪,得到物资经验再慢慢往上打大BOSS,这样我们才能慢慢成长。
但是现实情况呢?
我很多朋友通常都是:看到网上一些牛人的习惯,觉得好羡慕好崇拜,然后自己也依照这些牛人的习惯做法,决心从明天开始早起、跑步、背单词...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么多的任务突然一夜之间压到自己身上,十分不容易完成,完不成也就体会不到成就感,反而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觉得自己很没用。
其实,你不是没用,你所看到的牛人的习惯,都是人家打磨几十年后得来的,你刚开始只适合“简单模式”时,就妄想挑战“地狱模式”,不给打击都难。
拿培养早起习惯来说,现在你基本上每天8点起床,假如你打算让自己养成5点半起床的好习惯,你就先给自己设定7点半起床,等到你适应了七点半起床,能够做到自然醒,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时,再把计划时间向前挪半小时,等你适应了,再继续往前挪半小时,一直到达到最终目标为止。
给自己一点“小甜头”
在养成习惯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依照成瘾的规律,让我们对自己的习惯“上瘾”
拿培养早起习惯来说,我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比如,我给自己每月的娱乐花费是有一定限制的,假如有一天早起成功了,我就增加当月的娱乐花费上限50元;假如连续一个星期早起都成功了,我就额外再增加娱乐花费上限200元。
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早起带来的烦躁情绪,变成了我一想到明天要早起,我就又可以随意挥霍一笔钱,这感觉非常爽,产生的反馈会让我再接再厉。
当然不仅仅限于钱财,还可以通过在朋友圈里早起打卡,别人在你朋友圈下面点赞,或者类似“你真厉害(大拇指)”的评论会让你产生成就感,同样会产生反馈,让自己大脑认为这么做能够得到好处,激励自己达成任务。通过给自己甜头的奖赏,能够快速帮助我们养成习惯。
找一个“监督人”
让自己暴露在他人的监督下,并且制定能够让自己及时接受反馈的规则。
你有没有想过,上班,你更多的是给你的老板打工;节假日看书学习,你更多的是给自己打工,但为什么,工作日你总能早起,而非工作日你总是喜欢睡久一点?
按照我们前面提及的“双曲贴现”现象,“给自己打工”是一个把战线拉得很长的任务,我们看不清或者低估了这个任务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反馈;而“给老板打工”是一个反馈非常及时的事情,假如有一天你迟到或者不上班,就立刻会发生扣工资、给当众批评、写检讨等等一系列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的事情。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大部分人的自控力是十分有限的,培养一个习惯,做好了没人表演,做差了没人批评,找借口放弃简直太容易不过了,所以借助这样一种外部监督的力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亲朋好友同事网友都可以成为你的监督人,比如,如果你在养成早起的习惯,你可以跟几个好朋友约定,一天如果早起失败就要发20块红包。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保持一个跑步的习惯,呼吸的习惯,这就是你比别人跑得更久更远的原因。
试着从第一步开始,构建一个习惯养成的规划吧。
End
福利:关注公众号后,回复“习惯”,即可获赠豆瓣高评分,以习惯为主题的电子书。
之后也会有好的电子书资源也会收集打包分享,希望能让你喜欢。
作者丨成长之舟 ——一个专注个人成长和干货分享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