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代的接班人,公公对先生最大的不满,是过于沉闷、被动。
但这其实是父子多年积累的沉诃。一个靠白手起家,极端外向,业务公关能力超群的父亲。跟儿子的对话,从来是”你为什么都不说话?”、”你怎么会说出这种话?”、”你不干业务你以后怎么接公司?”
两人的互动总是一个手舞足蹈,身体往前。一个双手环胸,身体靠后。
一个激动,一个面瘫。
01
作為台商二代,公司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
跟先生13年婚后就來到廣州工作。头一年极有工作热情的我,在公司天天上班的拼搏精神,便颇得长辈赞赏。老一辈的经营理念是”以公司为家”,行业性质加上经营者的观念问题,企业文化以勤劳为尊,到点下班被视为不敬业的表现。
公公是第一批来大陆创业的台商,由于贸易性质,中间经历金融风暴等几次转型危机都挺过来了。早期凭藉灵活的人脉资源及对于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在同行里边,我们逐渐扩大为规模数一数二的台商公司。
02
接班日程浮上台面,公司转型问题迫在眉睫。
30年的老公司,往好处看,公司积累的平台资源及信誉良好,才能在风雨起伏中屹立不倒。或许也因为过往的辉煌战果,让人总是轻忽伺伏的危机。
员工结构老化严重,不重视基础建设,财务更是一本流水烂帐。经营成本逐年升高,业绩幾年下來非但突破不了,更是大幅下滑。在公公及总经理的轮番轰炸下,压得我和先生喘不过气来。
转型期间,对外聘请的空降部队,看似积极处理公司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紧抱著沉没成本,没敢让老员工走人,離開的都是新兴的或中间世代。
多年的业绩低下,成本高筑,加上日渐紧张的转型压力,让老员工变得更麻木,让后进者看不见生机。
而父子之间的强势对话,角色开始互换。公公早已退出经营圈多年,从投资者的角度,依然惯性强势地劈头指出一连串的问题,考验继任者的能耐。
但对我们来说,早已经不是接班问题了,而是怎么处理面前的危机,这本烂帐该如何梳理?公司还是否存续?在大环境的快速变动下,又该如何调整体质?
03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他们时常对我们的告诫。
谁曾经说过這樣的話,"成年人往往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有价值或有意义,而是接受既定现实的规则,过著一种不敢拒绝、难以对不公平的现象说不的生活。”
在他们”积极默认”的价值观底下,我们不被鼓励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发出自己”不正确”的声音。
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权威地、强势地、不容置疑的沟通方式。而我们不自覺地惯性迎合某种正确说话的期待。
接班人本该被培养的独立思考及决断力,慢慢被阉割。
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有时候不是下面的人不想说,不能说。而是听的人,强势者的涵养及高度够不够的问题。
老一辈认为,趁著精力旺盛的年龄,应该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其他事情都應該為工作讓路。
包括你的太太即將臨盆,包括你的孩子生病。他们认为那是母亲的工作,如果女人也要工作,那么能有其他人代劳就更好了。
先生今年35岁,我33岁,育有一女。所谓的黄金年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毛病。存款不上不下,几年下来似乎从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那怕一次不管不顾的旅行。
在这里,为了事业牺牲家庭、生活、健康,是可歌可泣的。因为他们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如今我们的大树下乘凉,我们心中确实既感恩又矛盾地时常感到被剥夺。
04
然而,最可怕的还是钝刀子割肉。是冗长无效的会议,是没有计画的改革,是居高临下的沟通。
如果仅是探讨度过眼前的危机,相信找到頭部重點。大格局的改變是,頭過,身體就過了。
一家企业从开创,到守成,到因应变化。三个阶段刚好是一个周期。
目前又来到了第三阶段,未来怎么走下去,视我们對旧有格局的开创能力。能走下去,是对自我宏大的被听见和被看见的渴望。
如不能,也不过是背负一家企业的存亡,实在太累,太沈重。
我们两代最大的分歧来自于对"责任"的定义不同。我们的父辈起初只是为了求生存,后来则是随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且显见地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责任,强加到我们身上。
而我们的困惑来自于,责任的本质,不管是对于父辈还是我们这一代,都应该是带来更多的动力,而不是沈重的心理负担。
责任不是桎梏內心的枷锁,而是发自内心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目标的设定。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脚下的路更曲折,仍然勇往直前,敢於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所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