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刷朋友圈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天刷十条又是怎样的体验?
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人,每10个人里面,有3个人是经常发朋友圈,基本每天一次。有3个人是隔天发一次,2个人三五天发一次,剩下的2个人,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发一次。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个人大概2.5天发一条朋友圈。
再说说内容。这10个人里面,发自拍或者吐槽所见所闻的占了大半,剩下的小半是转发文章或者打广告。从时间段来看,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在15:00以后发朋友圈。
列举上面的数据,为了说明什么?
1.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度在不断增加
科学家做过调查,人的情绪波动周期是28天,也就是说,你今天不嗨心或者嗨爆了,可能28天以后又回到这个状态。人在不嗨心和嗨爆了的情形下,最容易触景生情,在社交软件上表达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但是一个人大概2.5天就发一条朋友圈,说明我们经常触景生情的频率有所提升,我们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周围的影响。例子太多了,例如罗一笑事件,就把我们的朋友圈刷爆了。
2.自由时间越多,就越容易被环境影响
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在15:00以后发朋友圈,这个时间段,工作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所以我们的精力正在慢慢地解放出来,由工作状态转向自由状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在不断提升,所以,晚上最容易煽情。
上面说了那么多,无非是为了说明——发朋友圈其实是我们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馈,本质上是没有对错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数”、“低调”、“谦虚”,所以,在部分人的潜意识当中,不发或者少发朋友圈,是一种高深的境界。不过说来也很奇怪,部分人虽然不喜欢发,但是很喜欢看别人发。这就尴尬了,如果每个人都只是想看别人发而自己不发,朋友圈还是那个朋友圈吗?
我个人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朋友圈就是一个共享资源库,无形当中有分工:一部分人负责发,也就是资源的生产来源,一部分人负责点赞、评价和反馈,也就是资源的维护,大家共同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发自拍的发自拍,吐槽的吐槽,骂街的骂街,卖广告的卖广告,大家其乐融融,不也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