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儿子,你爸的手又摔断了,现在在医院,你这周回来看看!”电话那头,是焦躁不安的母亲。
我只是恩了一声,然后说“怎么又断了?是不是开车不小心?”后来得知是因为工作意外,没有做好安全防护,触了电然后摔了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亲人亦或是朋友,有时甚至包括自己,发生点什么病痛或者不好的事情,我都没有如电影电视里般的那么急切不安,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动物,恍若行尸走肉。
这,还是当初那个我吗?你怎么可以这么淡定,他,好歹是你的亲人那!
心这个器官是软的,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也许是看惯了世间的善恶美丑,还有可能是真的应了那句话:除死无大事。渐我渐的发现,心在慢慢地变硬。受过一次伤,会留下伤疤,然后给那层皮肤披上了一层铠甲,或许,心脏也是那样的吧。除此以外,我也想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有点荒唐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微妙的关系。近如血缘至亲,理应为了彼此心甘情愿的付出,哪怕一方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每次重大灾害事故,总会涌现出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这次的九寨沟地震,一位父亲在塌方前,硬是把自己的女儿推出了车内,从而保全了她的性命,然后自己死去。人,真的是很难被理解的物种,因为在其他动物身上,很少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新闻也不断的报道,父亲强奸自己的亲生女儿,母亲把刚出生的婴儿从高楼摔下……这类事件的可信度高否暂且不论,我只能说,这是会发生。
任何事物的连接,都需要纽带,真实的也好,虚拟的也罢。比如上文提到的血缘关系,它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会对亲人有感情,可有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很容易对亲人发火,可以参见,为什么对亲人容易发火?
亲近和疏远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发火的次数多了,或者沟通越来越少了,疏远的就会越多,久而久之,彼此虽有血缘关系,却早已形同路人。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我为何会对至亲都如此的淡然处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古时候的读书人,作出此诗的也就一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身在他乡,却也早已习惯了成为游子,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顾到他的感受,其实,父母的心永远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
我们的个体是如此的脆弱,以致于需要抱团取暖。
8/14/2017 10:33:3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