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入行的我,有很多的不懂,但是乐于观察,努力记住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如XX前辈不喝咖啡,XX老师的老婆姓什么......甚至刚入职的时候,我还自己偷偷画了个脸谱图,根据发型、头发长短、有无眼镜、皮肤颜色、嘴唇大小等各种典型特点来帮助自己记住公司里接触的各种BOSS或前辈。
而现在,我基本认识了公司的各类BOSS,但是很久没有去主动认识子公司的职工或了解上级公司的boss基本信息了。这个谁那个谁我还是分不清,手机里始终没有录入全公司的人员通讯录,在外急用时常常一抓瞎。
我有好几本工作记录本,写的满满的,大多是的刚开始接手工作时记录下来的。回头再去翻看时,发现自己记录的好详细,细致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哪怕任何一个从未做过这个工作的再去翻看笔记都能一步步做下来。
而现在,我做项目往往边做边问,有问题不记录,过段时间出现类似问题,自己把自己坑了,又只好厚脸皮再去请教前辈,毛毛躁躁,无头绪。很久没能写完一个笔记本,也很久没能写完一支笔。
我曾今看见什么都很感兴趣,想着这个是不是可以这样用,那个文件是不是要学一学,这个材料前辈做的时候看的不仔细,我以后要仔细看看,不做二传手。
可现在,每天匆匆忙忙按流程完成工作,干完就是万岁,似乎做完工作就耗尽了全身精力,哪里会再三检查,哪里会仔细阅读,看见啥都是淡淡的、没有敏感度,似乎很久没有再学习新的知识,没有知识储备粮以备救急。
刚开始写稿子还会多方收集资料、仔细对比,找好词好句,N天磨一稿,幻想着会不会投稿被选中。
而现在,几乎半天或几个小时就能凑出一篇交上,完成万岁,至于其他,丢给senior去考虑。稿件虽不能说越写越差,也算是规整能用,但越发没有意思,也越发没有灵性。
一起进来的同僚们,入职培训时活动发言文采飞扬,仅仅过了不到半年,当初能写出让我们叹服文章的人消无声息,也不知是讲究低调,还是真的就此“沉默”了。
而我,再去翻自己以前的稿子,虽不规范,但好词好句用的让我自己都有点吃惊当初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或许“坚持自我学习”才是永葆能力的良药,又或许时间正在印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看不见的退步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您不敏感了、无感知了。
简言之就是“眼瞎”了。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这在于每个人的取舍,更关联着自我的认知与思考。
张爱玲的文章中曾讲到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
写文章要写自己能写的,而非应当写的。作为一个写手,她只要把自己所生活空间里的故事写出来就好,而完全不用担心素材写完了该如何。一个写手哪怕是写“恋爱”这一个话题,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写上几十篇。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江郎才尽”,不是这个话题没得写,而是写手写不出了。
大体,自我成长,也是坚持做自己能做的,精雕细琢、滴水穿石,至于其他,就还是不要庸人自扰了。
我们总是想的太少,做的也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