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紫云峰,是在四年前。彼时的欣喜与悸动,我曾以拙作《今天,我们的时光属于你——圆梦紫云峰记》为证,记录下我和同学们与这座山初遇的美好。
自那以后,我便与紫云峰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总会寻个时机,或携家人、或邀同学,一次次踏上登峰的路。我曾在白昼与友人并肩欣赏山间景致,也曾在黎明与丈夫一起静候东方日出的浪漫(这段时光,我亦记录于《紫云峰顶,赴一场日出之约》)。也是从那时起,“再赴紫云峰看一场日落”的心愿,便在我心底扎了根。
这个暑假,我本有两个期待:一是计划去紫云峰赴落日之约,二是和同学同游恩施。恩施之行的准备早已就绪,可出发前几天,海洲同学突然颈椎疼痛,接着我也生病。无奈之下,满心憧憬的恩施之旅只能放弃。
“既然去不了远方,便好好欣赏眼前的风景。”抱着这样的念头,紫云峰自然成了首选。
7月26日,是这个暑假第一次与紫云峰相见。下午五点,我和丈夫带着外孙,与老同学李向阳、彭海洲夫妇一同驱车登顶。山下还是暑气蒸腾、闷热难耐,可到了峰顶,即便烈阳依旧悬在天空,在凉爽山风的吹拂下,也没了往日的燥热威严。
久居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的小家伙们,一踏入真正的大自然,像是被按下了快乐键。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在花瓣上翩跹的蝴蝶,都能让他们驻足观看。
顺着山路往前走,造型别致的民宿依着山势悬空而建。孩子们见了,忍不住惊呼“好险”,连平日里蹦蹦跳跳的脚步都放慢了几分。民宿前的园艺更是藏着巧思: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在绿草地中蜿蜒延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草地上,落下点点光斑。孩子恣意跑着、笑着,把欢快的身影留在了这片绿意里。
忽然,一阵浓郁的香味顺着山风飘来,勾得人不由自主地朝香味来源望去。原来不远处有一家烧烤店,桌前坐得满满当当,人们的谈笑声裹着食物的香气,在开阔的山巅上显得格外热闹。烧烤摊前炊烟袅袅,在傍晚的霞光里晕出一层朦胧的雾;穿围裙的师傅守着烤架,忙得不亦乐乎。
这家烧烤店不仅烟火气足,场地也开阔,且是悬空而建,是个不错的观景台。我们倚栏远眺,只见远山如黛,连绵起伏、蜿蜒不绝,甚是养眼。
沿着山路往仙女殿方向走,大餐厅旁的游泳池映入眼帘,碧水与蓝天相互映衬,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旁边的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藏在树丛里的民宿,那些民宿的造型精巧别致,让人眼前一亮。
孩子们玩得兴起,欢呼着爬上一块大岩石,吵着让我给他们拍照。正忙着帮小家伙们“臭美”留影时,丈夫提醒道:“该找地方等日落了。”“是啊。”我们立刻抽身朝最高的观景台赶去。可是观景台早已挤满了人,根本没了空位,只好转身另寻去处。最后,我们在观景台下的马路边停了下来——这里视野开阔,没有任何遮挡,也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没等多久,暮色渐浓,夕阳缓缓西沉。它收起了白日里刺眼的光芒,化身为温柔的天使,将万丈柔和的霞光洒向天际。刹那间,整片天空都被晕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美得让人屏住呼吸。周围的人纷纷举起手机,想把这抹绚烂的余晖定格在镜头里,而这份惊艳,早已让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都沉醉其中。
夕阳的余晖还没完全消散,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地毯铺在地上,把零食、水果一一摆好。看着他们盯着食物垂涎欲滴的模样,才发觉孩子们眼里,美食竟比美景更能勾住他们的心神。
等大家吃饱喝足,夜幕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紫云峰顶的璀璨夜景也徐徐拉开了帷幕。峰顶东西两侧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耀眼的光芒在空中交织,把整个峰顶勾勒得流光溢彩;一束巨大的紫色灯光投射在高大的风车柱子上,“云端·紫云峰”五个紫色大字清晰地映在上面。
环顾四周,民宿屋檐上的灯光与霓虹灯相互辉映,此刻的紫云峰顶,仿佛变成了一座热闹的不夜城,游人来来往往,每个人的嘴角都扬着笑意——显然,这趟登峰之旅,所有人都觉得“不虚此行”。
夜渐渐深了,我们也该返程了。
伴着晚风中残留的烧烤余香,我们坐上了车。可刚开出去不足百米,就陷入堵车的队伍里;而路边,还有一拨又一拨徒步上山的人——想来是车子开不上来,只好弃车步行。我们的车在拥堵的队伍里慢慢挪动,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才终于畅通无阻。
车子往山下开时,我忍不住回头望去,峰顶那片霓虹与星光交织的光亮,像紫云峰递来的温柔告别。这趟“家门口的旅行”,给了我们满满的惊喜:从暮色染山的沉醉,到霓虹映星的梦幻,每一刻都让人动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