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知道紫云峰的名字,应该是在三年前的朋友圈里。
今年年初,桃花盛开的时节,土著民发起人黄诚先生组织文学爱好者们登紫云峰,上铜梁古道,然而那时的我腰疾未愈,只能眼睁睁的放弃了一次与文友们一起登高抒怀的大好良机。
后来几次与邓迎新等同学说起这个话题,邓迎新许诺说等我有时间有精力就去紫云峰,帮我达成愿望。
昨天,从土著民读到了才女晓丽写的露宿紫云峰的美文,读着读着,紫云峰上的风车似乎在向我招手,曾经沉寂一段时间好动的细胞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立马联系邓迎新,商量齐登紫云峰事宜。
说动就动,我们决定今天就登紫云峰。
好在他们都去过好几次了,对路况熟悉,考虑到海洲有腿疾,我也不是一个棒健的人,他们提议,今天由李志红开车,带我们从黄巢山顶上紫云峰,这里可以直接抵达峰顶。
刚开始,百来米的毛马路不仅坑坑洼洼,还很陡峭,说实话,我心里头仿佛有只小兔咚咚直跳,但又故作镇定掩饰自己。还好,过了那段毛马路,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宽阔的水泥路。
“想不到这山顶的马路居然修得这么宽。”海洲感叹道。
“是啊,政府下了魄力,在山顶上建的那些庞大的风力发电机,若是没有这么宽阔的马路,那怎么上得去?”邓迎新答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感叹着这几十年来国家由弱变强。聊着聊着,邓迎新李向阳他们聊到了当前中国的强势崛起。
今天上紫云峰,不仅可以完成登山愿望,还可以一起畅谈时事,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人真真正正的挺直了腰板!言谈中,我们充满了深深的自豪感。现在我们算是有底气与西方抗衡,我们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说着说着,又一段十分险峻的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弯急路陡,我的心再次被提起,双手紧紧抓着前面的座椅靠背。好在路面宽敞,有惊无险。
我和海洲还是第一次来紫云峰,这山,这路,于我们都是这么新奇刺激,我们俩时不时惊呼一声。
车子突然在一个稍微平缓的地方停下,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在这半山腰停了?他们说,这里视野很好,特地停下让初次来这里的我和海洲欣赏欣赏。
站在路边,虽说还未到达山顶,但是刚刚经过的沙塘街只若一条彩练般大小,白石村也匍匐在山底,对面的白石峰也变得矮小,还未登顶,就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往近处一看,野生的猕猴桃一蓬蓬一蓬蓬遍地皆是,猕猴桃还只有圣女果般大小,山里人常把采摘回家的猕猴桃制成酒,美味极了。
流连一番,我们合影留念,照片发放班群后继续向上。
没多久,我们成功到达风力发电站,这里离峰顶不远了。
喜悦的心情,在脚上放飞。我一路奔跑,往山顶跑去。风,在耳边呼呼地吹着,发型经过夏风的肆虐,让我丑态百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放飞的心情。
到达峰顶,极目望去。硕大的风车叶悠悠转动,夹杂着嗡嗡嗡的噪音,蔚蓝色的天、娇媚的白云似乎敌不过风车叶的抢眼。到现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还是那永不停歇转动的风车叶。
今天晴空万里,能见度高。站在峰顶,看县城,一目了然。我的家就在县城这个方向,我努力分辨,试图找到,可是他实在太渺小,我终究未能如愿。回过头来,是蒋字荷叶,双峰有名的人文重镇。
正在这个时候,海洲手机不停地滴滴作响,打开一看,班群里同学们正聊得热火朝天。我们登紫云峰的动态引来同学们一片赞叹之声。平时很忙碌的中国工程物理院研究员周孝德同学也在群里不停地隔屏向我们致意,欢迎我们来到他的家乡。
原来他是紫峰村人,一看到我们来到了他的家乡,那份对家乡眷恋的游子情怀让他情不自禁。幼时他在紫云峰顶摸爬滚打,看牛剁柴,儿时与大山结下的情缘深深烙印在心里。巍峨的紫云山峰,钟灵毓秀。大山的灵气滋养着这里勤劳的人们,我很多同学从这里走向全国各条战线,变成一只只金凤凰!
周孝德就是其中之一,更是同学们的骄傲,他工作在北京,平时很忙。可家乡的紫云峰依然高耸在他心里,家乡平凡的同学也依然驻在他的记忆深处。他对家乡的这份感情一下子拉拢了我们的距离,他告诉我们,原来的紫峰村和蜜塘村现在合并成紫云峰村了。哪些同学和他是紫峰村的,哪些同学是蜜塘村的,他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他在群里豪爽地表示,下次回家将邀请同学们一起再登紫云峰。
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我们朝仙女殿前进。正行走在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忽然后面山顶传来阵阵呐喊:给我力量吧,紫云峰!
我们回眸望去,只见四五个人趴在山顶的巨石上,双手拢在嘴边对着空旷的前方大声呼喊,然后张开双臂振翅欲飞。
我想这是他们爱上紫云峰的表白,更是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励志向上的情感,这呐喊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不由自主遥相回应:给你力量也给我力量吧,紫云峰!
笑着说着,我们来到了仙女殿附近。仙女殿旁边有一片巨石林,传说中的仙女脚印我没有看到,因为我没有爬上巨石,一来胆小,二来也真不敢造次,毕竟我是一个犯有腰疾的人,一个闪失我无法想象。
海洲也是犯有腿疾的人。我们小心翼翼在巨石缝隙游走,留影。返回身来,往下走不远,高高的巨石上刻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八个大字,落款是紫云山人。是谁会在这大山深处的大石头上留下这意义非凡而又丰腴雄浑的字迹呢?
邓迎新告诉我,这紫云山人就是紫云峰中的黄俊轩老师,这八个大字就是他的杰作。黄俊轩黄老师?这不是我的初中老师吗?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我还是记得黄老师的字写得很好。这是老师的真迹,我是一定要在这里留影纪念的。边走边想,黄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场景也一下子浮现在脑海,如有机会,我打算去拜访老师,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之后,我们来到了仙女殿,一行五人鱼贯而入,菩萨面前,我们虔诚跪拜,祈祷完毕,再在空旷的大殿前坪,倚栏眺望远方,视野开阔,众山尽入眼底,美景一览无遗,任山风耳边呼呼,指点前方,不由得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正午十二点多,肚子咕咕叫,似乎在提醒我们该返程了,恰好这时候邓迎新手机响了,是紫云峰下山里混农家乐老板的电话,他询问我们是否过去用餐。当然去,我们马不停蹄往山下赶,多少个山路十八弯后,终于找到了这家农家乐。
地道的山里土鸡,自家的池塘草鱼,美味佳肴给我们这次紫云峰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踏上归途,回味登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八个大字萦绕脑中,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比如去年起发生的这次疫情,我国举国上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很短的时间控制住疫情,还向外国伸出援手。因为我们有着美好的传统,我们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够过得好,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国担当!
登上紫云峰,了了我心愿,在这里登高望远,眼界变得开阔,思想豁然开朗,此行不虚,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