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篇
上而事君,下而爱施,知耻而辱,立名以极。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加强修养,是智慧的象征;乐善好施,是仁德的开端;取舍得当,是道义的表现;知耻明礼,是勇敢的标准;爱惜名誉,是品行的最高准则。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经·鲁颂·泮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唐·王勃《采莲赋附歌》(吸纳了天地之间的美丽之气,受雨露的滋润装点自己。)
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枕上听。柏子坐中焚,梅花帐绝尘,果然是冰清玉润。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明·高濂《朝元歌·长清短清》(昆曲剧目《玉簪记·琴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成语篇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术或策略。——汉·扬雄《法言·君子》
出神入化,超出了神妙而进入了化境,形容技艺达到了极高超的境界。——《周易·系辞下》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雍也》
一枝独秀,比喻人或事物超群出众,特别优异。——宋·方岳《贺新凉·别吴侍郎》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三国志·孙坚传》
纤芥之疾,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如果还没有威胁到国家的存亡,那么各地的劳苦烦扰、民生的困顿这些事,即使在忠臣那里,也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而已。)
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庄子·应帝王》
唇枪舌剑,形容论辩激烈,言辞非常尖锐犀利。——金·丘处机《神光灿》
意气相投,彼此在志趣和性格上十分投合。——宋·张元幹《芦川归来集》
争风吃醋,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两情相悦,男女双方彼此情投意合。——《文明小史·第一九回》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及两个方面,使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
英雄所见略同,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西晋虞溥《江表传》
以私害公,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金无足赤,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宋·戴复古《寄兴》
寻花问柳,指春游观赏明媚的景致,玩赏春天景色。后指行为不检点之人嫖娼狎妓的行为。——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
如花似玉,像鲜花和玉石一样。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诗经·魏风·汾沮洳》
良辰吉时,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