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皇天、苍天、圣人、上帝、神、佛祖、菩萨、God。
我们都是在期待一个全知全能无限洞悉自己生活的角色、单位,能完整的透析自己的一切,能给予良好的评价、审判。但是在唯物的世界,他人只能看到你的一部分,你外在的表现,并由你的部分表现对你产生部分的评价,而并不能对你产生完整的、完全的了解与理解。
人是在追求完美,这是不可辩驳的,而也不是没有完美,其他优秀的人锤炼过的内容:技术、文学、技艺、作品等等,甚至我们在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学习小学英语,学好打乒乓球的某个动作,也都有极其优秀的人做出的经过研究过的理论上也许是“最完美”的内容,比如打磨出完美的正方形等等,那些理论非常成熟的东西,进入教材的东西,锤炼成经典的东西,完全可以拿过来直接进行学习,这些都是“过去”的东西,对于“过去的”已成既定事实的内容,可以给予“完美”的评价。
而对于未来是基本无法完美预期的,未来人生的走向,未来某些事情的是否成功,未来能否精确的达到目标,都很困难,做一件事情,要达到完美的时候,举例两类事件:一类是静态事务,也是基于对所有已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而对未来的一件事跳过引发它的第二件事情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所以预计未来,看到未来的事情,划一条长线,然后希望能完美的按部就班基本不可能,即使是大的战略方向,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此处想到《论持久战》----感觉还是要多读毛选;第二种情况是动态事务,每件事的进程都能做到很高的程度,而催生的事情也是未知的,因为事物在动态发展,而且对于对方的了解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抛弃对于精神世界、心理世界的过多折腾(因为并没有多少反复实验论证,所以得出的结果也并不能都有意义),而转而多接近现实的生活。
照顾好自己,自己=自己的肉体=自己=本我,当自己的肉体结束了的时候,自己也就没有了,情绪等基本来源就是肉体对于外界的反应,而状态这种东西也就是基于肉体的兴奋度,当肉体达到一种比较积极健康的状态的时候,比如各个器官都能发挥的比较好的时候,包括脑部神经的积极作用的时候,人就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你做事情显然是比较好的。对比以前的“灵魂”观,我现在是不大信服于“灵魂”这种东西的,彷佛灵魂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物,彷佛能让一个人达到一种“全知全能”的完美状态,因为谈“灵魂”,因为其神秘性,又加入了不可知论,彷佛其是没有边界的,这很容易给人迷惑,但现在以我粗浅的认知来看,灵魂是“人类自身机能反应(共性)+上辈基因留下的特点(个性)+个人后天拥有的认知(个性)“的一个集合,世界是有其局限性的,是有边际的,追逐”灵魂契合“或许也就是一些噱头,是这种”不可知“的神秘感对于人的吸引。而整个世界更多是唯物的,有些的所谓”不可知“也仅仅是我们无法用语言去定义,无法去量化,无法使人熟知的内容罢了,减少一些虚无缥缈,增加一些关于自身、纯粹的唯物主义可能会好很多。而在其他内容、知识的探索上,不可知的神秘是触发人不断向前探索进步的动力,而这又是另一个方面了。
照顾自己=照顾情绪、心理=照顾自己的肉体,这里反倒不想用较为现代的哲学观点去表达了,一句古语即可结束该话题,即”身死道消“,”道“赋予的含义是”一切的方面“。
照顾好自己之后,生活中大部分内容,以学习工作为主体的话,本质上大部分都是对于未知区域进行的探索,”从无到有“、”从0到正数“、”从平原到山地“,对未知的恐惧会时刻触发与打击内心,而一次次真正的实践的积累会增加对该项事务的信心,处理事务一点点的累积,信心一点点的积累,进步与成长也就来到,而不必再做过多的进行”心理上的准备与耽搁、拖延”。消耗自己、耽搁、拖延总会带来各种负相关,面对、跨过、打磨、积累总会带来正相关,从写出一个字、一句话开始,愚公也能移山,那么,你怎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