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说:“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时光流转,细细数来,与老公已相识14年,结婚11年有余了。
每每谈到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老公总会提到那一盘土豆条。
我们俩是经由中间同学介绍认识的,我的大学同学是他的高中同学。当时我在上大三,他已经毕业在杭州工作了。我俩算是网恋吧,一开始,就是通过QQ聊天,那时还没有微信。聊着聊着,慢慢就有了依赖。
那一年夏天,因为我要考研,暑假就没有回家,跟几个好友一块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学习。我们也是在那个夏天,那间简陋的、没有空调的出租屋里,奔现了。
既要租房,还要吃喝,为了节省开支,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做饭。在接下来相处的几天里,一盘土豆条,两碗小米稀饭,便成了家常便饭。因为刀工不好,土豆切不成小细丝,全是一根根粗壮的土豆条。至今,也仍没有改观。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竟是这笨拙的厨艺,简单的一盘土豆条,虏获了老公的心。他说,也是在那短暂的相处中,认定了携手余生的人。
大学毕业了,考研失败,我去了郑州,他依然还在杭州。在距离面前,爱意虽未减少半分,却终究抵不过思念的潮水泛滥成灾。于是,我们结束了异地恋,他回到了我在的城市,开启了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凡生活。
在喧闹的省会城市,我们像很多在这里务工的外地人,拿着不多的工资,住着城中村的单间。灯红酒绿也曾让我们迷茫和彷徨,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老公爱做饭,我的厨艺大多也是他教我的。那时我在一家辅导班上班,工作时间跟他不一致,晚上和周末总是没有时间去吃饭,又不想吃外卖。这时,老公就成了我的私人厨师了,在家研究美食,做好了再拎个饭盒送到我上班的地方,尤其是在我后来怀孕的日子里。我的胃被这些美食填充,内心也渐渐平静且幸福着。
汪曾祺在《人间滋味》中写的:“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原来,我们的爱很微小,藏在了一日三餐里,藏在了粗茶淡饭中。
后来,因为生孩子,加之城中村的拆除,租房成本大大提升,还有老家有房贷要还,每个月都入不敷出。生完孩子后,我就决定回老家了。在孩子十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工作。此时,老公一个人还留在郑州。
这样的异地分居生活,大概持续了一年,最终老公再次做出牺牲,放弃郑州,回到了老家工作。有时我也会偶然间问老公,这样牺牲放弃自己,一路追随我回到小县城生活,是否不甘。他总是笑着说,有你和孩子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平淡且真实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没多久,老公便跟着老板经常出差,且出差时间越来越长,以至于最后常年在外地。再次异地分居的我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没有老人帮衬,他在外地工作,我边工作边带娃,为了娃也开始研究美食。就这样,我们通过微信分享着彼此的生活。
我发现,我挺喜欢做饭的,享受着做饭的过程,享受着饭菜被孩子吃光的成就感!这用心烹饪出来的美食,怎能不让人胃口打开呢?
有时我也会把刚做好的饭菜,拍照发给老公。老公说,想吃我做的饭了。也许想吃的不是这饭菜,而是爱的慰藉,家的温暖。
有时老公回家休假,我们就特别珍惜这短暂的相处时光。于是,我们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他给我打下手,还一边陪着我聊天,这小确幸就在这厨房间。
原来,美食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原来,美食里边有故事,有感动,有爱,有家的味道。
原来,这一日三餐的叠加,就是我们爱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