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在上海图书馆听白先勇讲《红楼梦》的时候,楼上楼下坐满了人,站满了人,我只好坐地上了,这样听讲座,还是头一次。
当年高中时读《红楼梦》,读到八十回以后,想找出些明显的非原作的痕迹,可惜不明显,我知道这是自己读书道行还浅,也许以后随着水平逐渐提高,会逐渐发现前后文风、人物角色的不一致,发现曹雪芹、高鹗的差别。
可是我的读书水平似乎一直停留原地,后来读了两三遍之后,依然看不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间的风格有什么明显区别,明明一致的嘛。
那天,白先勇先生说,他认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从前后众多人物角色说话的口气、性格的一致性来看,从高鹗本人与曹雪芹身世的巨大差异来看,从白先勇作为一个作家一生创作小说人物角色的写作体验来看,后四十回不可能是第二个人写的。我心里一阵高兴: 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没有差异的,这世上除了我,还有一个呢,就站在我眼前。
讲到红楼梦里的一些典型人物与情节,如尤二姐、尤三姐事,司祺绣春囊事,秦鐘、秦可卿事,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事,桩桩件件,都是以往读红楼时的熟悉情节。尤其讲到,宝玉在一片雪地中披一件大红斗蓬向父亲贾政行礼,了却俗缘,飘然出家,贾政往前追赶不上,最后人影不见。这个无意经济仕途、不求上进的宝玉,贾政以前一直不理解,一直讨厌,一直恨铁不成钢。却在宝玉出家那一刻,父子之间有了一种和解,完成了佛道与儒家的对话。当年看这一段,只道是沧桑,今天听到这样的解读,也更加深了一层我对人物的理解。宝玉是下凡历劫来的,如今与父道别,贾政落下泪来。这个从来板着一张道学面孔的人,在那一刻,温情脉脉,父爱涌动,还原成一个真实的父亲。
白先勇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