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了两门笔试,有数学、逻辑、作文、英语等内容,考砸了,时间没把握好,两门加起来六个小时,结束之后感觉脑力消耗颇大。
看考友圈,有人说在职比较辛苦,自己喝西洋参泡水撑过去的,没有出现大脑缺氧。
十几岁参加高考,不会有什么大脑缺氧的感觉,如今十年过去,脑子不够用了,经常会卡壳,逻辑停顿,记忆线中断。
应考是一门艺术,玩这门艺术有点吃青春饭。
考之前,我心态放得开,就当一场游戏,从应试中去获得欢乐。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很变态,哪有把考试当娱乐的,自虐?
工作之后,很少有机会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大脑运转的模式长时间处于低频状态,看书学习都是不急不缓,没有三个小时以上的高频,偶尔让大脑处于高频运转的状态,CPU跑不起来。
大脑的适应性就和肌肉是一样的,保持一定量的张力,有利于刺激它,让它保持韧性。
一个长久不锻炼,运动只限于走路的人,突然要求他奔跑三个小时,是坚持不下来的。
大脑一样,强行集中注意力,也只能顶多做到半个小时,之后效率急速的降低。
当大脑适应相当的刺激之后,就会产生愉悦感,连续解一二个小时的题都不累。
这门艺术,比想象的复杂,大脑需要不停的刺激它,否则它就不断的弱化。
十年,若是不用,都无法想象弱成什么样。
当然,纯粹的为了用而用,就类似健身教练的花架子,练脑子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让思维的活性更高。
除了应试,还有许多方式,演讲、Face To Face面谈也算一种,这只适合特殊的场景,而且无法成体系,成年人掌握了各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都传承基础学科应试的逻辑和反应,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基础应用能力在变弱,渐渐的忽略了一点,学习能力远比知识、经验、技能本身更重要。
学习能力下降,人就开始执拗、固执,对自己的认知充满信心,难以接受新事物。
鼓励成年人多应试,多参加一些各类活动,多尝试发表自己的观点,多学一些新玩意,多参加一些体育项目,用进废退。
估计接下来十年,工作之余,仍会去规划每年都参加一些应试,以此来保持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