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九寨沟地震了。网上的一篇《四川人为什么迷之乐观》也火了,文章从心理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四川人乐观的根源。只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大呼同感!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四川地震,四川人民遇到地震时的段子就会又开始在网上流传。
小段子:
“预报余震,全家人都整到老爸公司的操场避难,旁边也有一家人,他们还点了一个灯,招呼我们一起在灯下坐坐(有灯的感觉总要安全些),我们全家正在感激涕零,那家的爸爸说了一句,你们来了就好,出来两个人打麻将不?”
在灾难面前,人类心理的恐慌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恐慌及其蔓延往往是加重事态发展的催化剂,心理修复及重建的障碍。看看世界各地,发生地震后当地人的反应,你会发现从没有一个地方的人能够像四川人这样,在遭遇了危险之后还能如此淡定、轻松地调侃、开玩笑,这种能力甚至超过了心理咨询师的作用,让经历者能够从心理恐慌中迅速地复原。这真的是四川人天生的超能力。
真正的乐观是什么?是危难后强大的心理自我修复能力。在恐惧、悲伤之外,还有乐观、豁达,在满含泪水之时,还能微笑。
< 02 >
乐观这个词,重点在于“乐”字,四川人的乐观源于天性中的幽默感。
凡是有四川朋友的人,想必和我一样,每当想起他们时,脑海里总会冒出他们曾说过的某个段子或幽默的话,还有笑嘻嘻的表情,然后,总会无由来地笑起来。即使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想起来也会感觉心里很温暖。
四川人天生自带幽默感,喜欢把话反着说,喜欢在严肃、紧张的气氛里冒出个"活泼"的调调。
有个同事特别热情,很喜欢在下午快下班,肚子开始咕咕叫时,把自己买的零食分给大家吃。回想一下你的办公室,通常这种情况,大家都会客客气气的“给你”,“谢谢”,“真好吃”,都是这样的吧?然后,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保持着同事间你不欠我,我不欠你的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
然而,他,不。每次拿出好吃的,随便往我们的桌上一扔,然后大声吼一句"快过期咯,赶紧吃三。"哈哈哈,其实东西都很新鲜,反倒成了我们要帮他的忙。大家一顿狂笑之后,完全零负担地开吃。
一直感觉,心理零负担是四川人希望自己达到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给别人带去的一种状态。
朋友跟我说,他们有一次自驾游,路过一段比较危险的山路,路边警示牌上写着:小心山上碎石滑落!几辆车都小心翼翼地开着,忽然,前面的车猛地来了个急刹车,然后听到"咣当"一声,大家的心一惊,赶紧停下来,打开车门跑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山上掉下来块大石头,刚好落在了领头车的前面,位置距离车头仅一米左右。哇塞,好险啊!司机脸色惨白,大家围站一旁,都一副惊魂未定,不知所措的样子,那几秒钟气氛真的很紧张......
就在这时人群里忽然冒出句四川话,"整毛线哦,这个要是遭砸到就安逸了三~",四川话本身就自带喜感,感觉好像很希望被砸到,却落空了似的,大家一听都狂笑起来。刚才紧绷的心一下子放松了。回过神来,众人赶紧把石头搬走,安全离开了危险地带。
总觉着,四川人和四川话总有点化解紧张和压力氛围的神奇力量。
< 03 >
进一步究其根源,四川人的乐观真正源于他们对生活特别热爱,总能把普通平淡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四川人喜欢吃,喜欢打麻将,喜欢安逸的生活是出了名的。这可不是说闲着没事干的人这样哦,而是所有人都这样。没有机会,也可以创造一切机会去做他们无比热爱的这些事情。
在成都做项目时,像我们这种工作相对比较忙,客户在美国,每天上晚班的项目组,只有周五是正常班,"周五中午一起吃饭"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被无视的。组里有个QQ群专门用来讨论:"周五中午去哪儿吃?","周末去哪儿耍?"这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话题。而且每个人都出奇地一致:就是不管多麻烦,时间多赶,地方多不好找,也要开着车,组着团,提前预约好地一路赶往。
也难怪,成都的美食真是无处不在,随便一个小馆子,随便点个鱼香肉丝,也都是正宗的川菜。怎么吃都是吃不够的。呼朋唤友,开心地一边吃着火锅,一起摆起龙门阵(就是聊大天的意思),讲着笑话,周末再约起打个麻将,人生的乐事不过如此吧。
以前我常常觉得一天下来没认真地做点什么事情,学点什么东西,就是浪费了时间,总会感觉挺内疚的。但是到了成都后发现,工作之余,大家都心平气和地、理所当然地做着让他们觉得很安逸、很快乐的事情:找个风景优美的河边,叫一壶茶,坐在竹椅上晒晒太阳,发发呆,打打麻将,吃吃串串,聊聊天。。。
以前广告词里都说"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08年地震后,成都人自己把这句话调侃成了"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哈哈^o^
地震了又怎样,怕有啥子用嘛,生活还要继续的嘛,不如轻松一点。这就是四川人的骨子里的豁达与乐观。
当然,平安是最重要,希望四川不要再震了。祝福四川的朋友们都平平安安的!
喜欢就点赞哦(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