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又有人在翻垃圾了。”女儿指着楼下的垃圾站说。
我向下望去,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人,头发花白,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正踮着脚,伸着胳膊去垃圾桶里翻腾。他从中挑出一些废纸盒或纸箱一类的东西,用手折一下,再放地上一踩,压平。然后放进一个脏兮兮的提袋里。
这个人我经常见到,有时是早上上班时,有时是我晚上夜跑时,我猜想他每天应该是早中晚至少来翻三次垃圾桶吧。
其实,平时像他这样的在小区里捡废品的人很多,都是老年人。去年废纸箱价格暴涨,捡废品的人就更多了,最多时我估计不下10人吧,有本小区的居民,也有外小区的。我总觉得,一个小区能有多少人扔这些废纸箱啊,即使再贵,这么多人捡又能挣几个钱呀。
有一天我问母亲知道那些捡废品的都是什么家庭吗?因我发现母亲有时候会和他们打招呼,好像很熟的样子。
“都是从农村来北京来看小孩儿的,自己没有退休工资,可能孩子的经济条件也不那么宽裕。捡废纸箱子卖点钱,也不用什么都向孩子要了。”母亲叹口气说。
“您知道他们一天能捡多少钱吗?”我问母亲。
“没多少,纸箱贵的时候也就二三十块钱,现在便宜了,估计没多少了。你看一遍一遍的翻腾那些臭气的垃圾桶,多不容易。”
母亲的话也让我开始关注到这样的一个群体,那就是来自农村到北京来帮忙照顾孙子孙女的老人们。这些农村老人可能从未想到过,当农民大半辈子,到老了却突然成了北漂,而且必须一漂就是好几年。
这些农村的老头老太,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学,等孩子们来北京工作、定居,生了孩子后还得由他们帮忙来带。因为大多数年轻父母是请不起保姆的,又不能牺牲一人的工作,要知道北京这样的生活成本,恐怕一个人工作是很难养得起这个家的。在村里人的眼光中,老两口是去北京享福了,实际上是来北京做保姆了,而且是免费的保姆。
没有收入来源,那所有的支出可能都要向孩子要,孩子主动给的还好,那些不主动给的,老人们就要发愁了。我母亲给我说了一个事,说她认识一个邻居老太,是我们河北的老乡,也是来带孙子的。那天我母亲看见她在公园的长凳上抹眼泪,问她原因才知道。老人身上的衣服是在村里穿的,已经很破旧了,就想买件新衣服,老伴儿嫌贵不给买,自己没钱又不想张口向孩子要。
这些来北京的农村老人除了没有收入可能还是小问题,毕竟孩子能北京买房了也不会很差,但他们在北京的生活其实还有两大问题:一是生活不习惯,二是没有医保。
没有几个农村老人是愿意来北京生活的,要不是为了孙子孙女,估计打死都不会来的。别说跟城里的儿媳妇或女婿生活不到一块,就是和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也很难每天挤在几十平米的房子了。时间久了,矛盾也就产生了,生活不到一起就想回农村,孩子又不放,很多老人心里肯定受煎熬。
农民没有医保,农村合作医疗根本报不了多少钱,而且也不能在北京使用。有了大病或者要花钱多的病,就只好回老家去治。北京这么好的医疗条件,他们却无法享受,因为消受不起啊。今年春天我楼上的一家的父母突然就回老家了,说是生病了,正在老家治疗呢。
这些暂时流动到北京的农村老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渐渐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争着捡那些废纸箱了。于是我和家人商定,家里用过的废纸箱不要当垃圾扔掉了,慢慢收集起来,等攒多了就主动送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