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也”大意为:人刚出生时本性为恶,通过后天人为学习养成“善”。所以,人性本恶,修身则善!
在现代,善之花朵百花争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磨刀老人”吴锦泉。用他的窄条凳,自行车和关心社会帮助他人的善之心,或帮助或温暖了亿万中国人民。同样身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化缘校长”莫振高,靠着自己的微薄工资和到处“化缘”所得的资金资助了数以万计的贫困学子,可他本人却因为积劳成疾,不幸离世。他是不灭的蜡烛,用生命之火为学子们照亮未来的道路。毫无疑问,全国人民都会永远记住这位可歌可敬的“莫校长”。厚德载物,善济天下。这难道不是善的体现吗?
善的人不论在任何时代都会受到赞扬,在古代也不例外。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曾发生过不少这样的事,“千里送鹅毛”当属其一。唐太宗时,一云南少数民族首领为向唐朝表示友好,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但不幸的是,天鹅却因看管不利飞走了。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却偶然瞥见了天鹅遗落的那几只羽毛。于是他将几只羽毛放入盒中,又附上了解释事情原委的小诗。即使天鹅丢了却还是坚持将礼物送到,于是唐太宗非但没有罚缅伯高,反而奖赏了缅伯高。缅伯高因为他的善,而受到了唐太宗的奖赏。可见善之人,人皆善之。
但是上文所说的真的就是当今社会的大体现状了吗?并不是。犹如阳光下的阴影,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不善的现象。在柏油路面随风飘舞的塑料袋,谁来将它送回垃圾桶?拥挤车厢里大汗淋漓的爷爷奶奶,谁来将他们扶上座椅?如果人人都能修身为善,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善之文化何至于凋零至此?
的确,人之初性本恶。但,这也更体现出了善的可贵。那些通过后天学习变得善良的人们,我钦佩他们毅力和品德。而那些尚未踏上修身之路的人们,他们仍然可以毫不犹豫地开始属于他们的旅途,因为这条路无论何时踏上都不晚。善者悲悯之怀也,一个人没有悲悯之怀,又何来的善,所以悲悯之怀即是修身为善的前提。拥有了悲悯之怀,便拥有了善。
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白壁无瑕,完美无缺,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并进行改正。恶的种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施以善的露水,就能长出最美的花朵,散发着善的气息......
9@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