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收听了四年的电台,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等着被主持人念到留言里感觉特别美好,也因为每次写的留言特别长,很快就被主持人记住了,我有着窥探主持人幕后生活的私心,要到了主持人的私人微信。
那是那个节目的创办者,声音好听自不必说,关键是声音里有种魔力,可以瞬间让心静下来,听他的讲话成了一种享受。加上是个50或者60的大叔,喜欢放经典老歌,喜欢讲过去的趣事趣闻。就是那种一切恰到好处的感觉,所以,什么都对了。
四年里,多少以自己为例带出过现实中的生活,他是一名绘画老师,住在这个城市的一个角落,白天生活在画室,晚上的时候,喜欢戴着耳机踩着单车去广电,开启他的零点深蓝。我总喜欢他描述的这场景,因为是深夜节目,那个时候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他的耳机里会放着什么歌,他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有一次的话题说到朋友圈,他讲起自己的朋友圈,说朋友们都说他更新太少了,他自说自笑说年纪大了,感觉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多了,所以很少更新。那一刻我很好奇,好奇,值得被他分享的东西,会是什么。所以也就有了冒昧要私人微信的动作了。
刚开始听广播的时候,舍友都表示不屑,不懂为什么这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我要去听一个人自言自语。后来,也许因为我真的太喜欢,不断说广播里讲到的一个小故事,一段好文字,也带动两个人加入我的队伍,时间一到,我们就立刻准备好耳机,安静的倾听,广告的时候,也会讨论些什么,但基本很静,个人去感受广播带来的感觉。
加了主持人微信之后,我首先就是去看他的朋友圈,一个词语形容的话,就是干净。一滑就已经到了尽头。看着空空的朋友圈,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失望,但下一秒就觉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是应该呢,因为,他就是这样子的人呀,虽然没有谋面,虽然在一个城市里过着不一样的人生,但是他选择的歌,选择的主题,做过的分享,都给我这种感觉。恩,他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游刃有余的活着。
那么我呢,我又是什么样子,别人眼里我和我的朋友圈里的是又是不是同样一个人?
喜欢一个人,更应该说是对那个人人生观的认可吧,当然也有冥冥之中某些的感同身受而彼此被吸引。所以,喜欢的人和自己会很像,喜欢的东西里面,也慢慢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不可分割。这就是正常的个人“标签”,代表着与此相关的一切。
我通过电台认识了主持人,而现在我们更多的人是通过朋友圈去认识一个人,方式不同,但我相信,感觉会一样,因为有些人的朋友圈,就是会让你期待,期待某篇文字,某个活动,抑或是期待是某个人,发什么内容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