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髓?
脊髓是连接脑组织和周围神经的联络通路,主要位于人体椎管内,往上连接脑干组织。脊髓在椎管内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发出神经根,支配四肢和躯干,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脊髓从外观上可以分为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其中灰质是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而白质是神经轴突的所在部位,白质内穿行了神经束。
脊髓是脊椎内的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 同,成人终于第一腰椎下缘或第二腰椎上部(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再往下则连接呈丝状的马尾神经。归到正常脊髓由神经细胞聚集而成,呈灰白色,娇嫩似豆腐。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受大脑的控制,主要负责颈部以下躯干及四肢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也就是负责四肢的协调活动,感受疼痛、温度、触摸与按压等。此外,脊髓还掌管大小便的排出。因此脊髓损伤不仅会造成肢体瘫痪等运动障碍,肢体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诸多问题。
什么是脊髓损伤
人们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脊髓,肢体就会出现瘫痪,并产生疼痛、温度等感觉异常或大便、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的表现,称之为“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原因可能是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引起脊髓震荡或脊椎骨折压迫了脊髓,也可能是由于脊髓本身的病变如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原因。脊髓损伤是脊椎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受伤躯干平面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最初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家庭和全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原因比较多,在和平时期,脊髓损伤主要见于交通事故以及工矿的坠落伤、摔伤、砸伤以及运动性损伤,这些损伤所造成的脊髓损伤通常为闭合性的脊髓损伤。在战争时期,脊髓损伤的原因多为枪炮弹片伤、爆炸性损伤和刀刺伤,而这些病因造成的脊髓损伤通常为开放性损伤。
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有:血管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和创伤性因素、发育性病因。
一、血管性因素
脊髓由于缺血性疾病或持续出血,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而导致。
二、医源性因素
通常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或处理不当而导致。
三、发育性病因
脊柱侧弯、脊柱滑脱等
四、创伤性因素
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意外摔伤以及运动造成的损伤,又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出现脊髓损伤后应及时治疗,可通过使用营养神经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配合针灸、理疗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站久坐后应适量活动,睡觉最好选择硬板床,对脊柱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发生脊髓损伤的概率高吗?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频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出行以及高空作业的大幅度增加,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发达国家,脊髓损伤每年的发生率为每百万人中有28.3~45人。在我国,2002年相关数据表明,北京地区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每百万60人,与1986年相比增长了近10倍。另有报道,在我国因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的患者已高达40万人,而且还在以每年超过1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