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我知道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作者专门给一位拥有自闭症儿子的父亲写的一篇文章。
患有自闭症的人,他们的世界是安静孤独的。有人说自闭症儿童是不会说话的天使。
中国有1400w的自闭症患者,占总人口的1%,但似乎离我们许多人的生活很远。我们不太了解他们的世界,会认为他们最强烈的感受应该是孤独。
孤独该怎么形容?过份的孤独感又会带来哪些痛苦?
2.
想起自己还上大学那会儿,因为不爱说话总皱眉苦着脸,有同学给我起了个外号‘苦瓜’。
今天看到清朝的画家原济也叫苦瓜和尚,不知他是否作为明皇后裔总是郁闷愁苦,所以也得了这称谓。能在苦瓜上和这位画家套上近乎也是件奇妙的事。
心里装的苦多了就容易走向沉静,向内心求索寻找答案,也可能毫无头绪。
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独自渡过的,总要安静的走上好长一段路后人才会真正成长。
孤独是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它有时会让你痛苦,甚至痛到呼吸急促不能自已。
我该如何说出我的感受?或许没人会明白……我想得到些什么,为何那样困难?……还是消失在一个人的地方,躲起来才最安全?我……
孤独让人陷入自己的世界走不出来,但它也可以是你的良师益友。
文学艺术的创作大多数都是在一个人孤独的时间下创作出来的。
当个人遭遇的困难越多承受的压力越大就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往往这时候创作风暴会偏心式裹卷着你挥毫出具有深刻精神力量和意识的作品。
以朱耷、原济、徐渭、扬州八怪等所代表绘画流派在画中表现出强烈的意识氛围都是对自身身份对照解读。
我想命运多对他们捉弄,让他们承受巨大压力,他们自然会走向孤独,集中注意力聚焦于要创作出作品(诗、画)中。
花鸟鱼虫的山水画已是再寻常不过,但你看到过一幅叫做‘峰虎’的画吗。这画里的老虎虽然仍虎纹黑黄相间,却长得一张病恹恹的像人的脸。你初一看,不虎躯一震心一惊吗?
一份有孤独内核的作品往往更具有艺术价值。余秋雨就是徐渭的粉丝。
3.
《人生海海》的作者麦家回到自己儿时的乡下,花了5年时间才创作完成这部小说,而里面故事就是借鉴了他童年压抑、沉闷、敏感的生活的经历。
孤独的经历会成为你意识里的创作源泉,当你在一时困顿生活里找不到答案时,不如静心下来好好扣问自身、反求诸己,足够真切或许就能开悟,得到命运的提示。孤独是药引,而非药本身;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孤独是孤独者的启明星。
晚上细品了一番北岛的诗《回答》,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诗人内心由矛盾转怀疑,然后否定,最后转为期待。
孤独即要知道如何独处,最重要的就是聆听自我。
诗人认真聆听内心这个‘无畏的我’声音,最后也坚定地为自己生命涂抹上智慧和担当的底色。
写在最后
听,宇宙的风从脖颈边刮过,它带来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夜里的雪越下越大,黑漆漆的苍穹下,有一棵未眠的樱花,围绕着灶台起的薄雾。你被惊扰,不眠……
如果你的世界寂寞无声,你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