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上学”这种方式我们第一次尝试,因为学校距离远,之前一直坐公交车。这次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为了安全期间,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
与他一起骑行一直是我的期望。两年前上半年打算七八月暑假去青海湖骑行,想带着他一起,但是当时他太小,刚学会骑车,不是很安全,所以没有随行。他与他爸一起自由行青海湖。我们在西宁火车站见了那一面。
想想时间真快,两年过去了,他参加了骑行营,在养正学堂也跟着进行练习。之前我都不敢看他骑行,车把在他手里都是晃晃悠悠的,现在稳多了。
想想我当时的担心着急是有点多余。所以需要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上周我们带他提前出去骑了一趟距离差不多的路线,他感觉还可以。这周我已经骑了两天,今天选择了坡缓路宽的路线。但是想到这么远的距离,路上车多人多,路上累了骑不动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想想之前的经历,每次跟他谈看到他自信的表情,心就放下了一些。
前一天晚上我们已经检查好车子,打好气,路上的补给都准备好。
早上我提前一小时起床做饭,再检查各项东西。
闹钟响了叫儿子起床,放假这么长时间都是睡到自然醒,现在要早起,真的起不来,我给他说“再睡五分钟就起!”他点了一下头,等我把东西都收拾完,又叫了他一遍,他慢慢的起来了。
现在大了,可以这样迅速的起来,我感到很轻松。想起小时候,我们上学路也很远,每天早上像大战一样,充满了紧张气氛与火药味。如果我当时知道慢养,应该会做好计划慢慢来。时光不可以重来,我也不是神,做好现在的自己就可以。
7点我们准时从家里出发,我拿着各种包与补给,儿子搬着他的车子下楼。我们家是六楼,对于他来说是有点费力,但是这是他的车子他需要学会与它相处。刚开始下楼时,我在他后面,看到他吃力的搬着车子我有点心疼,就说“我先下去,到地下室去推我车子”。说完我超过他,他看我下楼了,一走神坐在台阶上,车子倒了。我说“慢慢起来,看看屁股没事吧?车子没事吧?”看他起来,没有什么问题,我就快速下楼。
等我把车子推出来,他已经在楼下了。看着他好像出了点问题:链子掉了。他可能害怕我责备他,他就说“都是你的错,不帮我,我没有扶好,车子倒了,链子掉了。”我说“现在责备没有用,我们快点把链子安上。”他担心的说“我们会迟到的!”我说“没关系,可以让爸爸送我们去。”
他才安下心来跟着一起安链子。我也是有点着急,对这个链子无从下手(其实这种车子的链子很好安)。我们俩弄了十多分钟才安上。
万事开头难,平静的面对。
所有东西都安排好位置后,我们准备出发,看了一下时间7:25。
打开音乐,打开Keep ,让音乐进入我们的肌肉记忆里,让Keep 记下我们这一次不同寻常的上学路。
在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在前面,慢慢的骑,回头一车距离可以看到他。
骑到4㎞左右,我们停下第一次休息。喝水补给。看到他没有一丝累。他说还有13㎞。
我们继续前进,早晨上班高峰期,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还是挺多的。一辆辆车从我们身边划过,我们还是保持着慢行的节奏。因为我们比预计时间提前一小时出门,为了不赶时间,可以享受骑行的过程。
在经十路过了拥堵路段之后,各种车辆都分流了,可以感受到路很宽敞。看到路边的柳树随风摇曳,紫荆开满花,我们很是满心欢喜。
我们从八一立交桥往南走,进入英雄山路。这条非机动车路很窄,大约也就一米宽。路边上高大的梧桐树,它们为了扎根生存,根都翘起了地面,让路高低不平。
路边有各种卖好吃的,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自己带的补给,没有单独买。如果买起来,我们一路会停不下来买。这是之前我们俩起电动车上学时的经验。这方面还是要跟孩子有一个界限。
骑到十公里时,我们休息,儿子编了一个顺口溜“早上6:30起床,7:30出发,路上一直骑骑骑,累死了还要骑!”我看着他笑,可以理解他的想法。
之前我跟儿子分享我前两天骑车上班的经历,说路上最少有三个大上坡,很累人。所以今天在路上他一直问我“坡到了吗?”我说快了。(之前让我受累的坡去哪了?)
过二环南路高架桥下面,有一个坡,我说“开始上坡加油了!”他像愤怒的小鸟一样,小轮转的很快,超过了我。我说“在前面路口等着我。”
前面的路,都是我在前他在后,有时他累了会说“妈妈停一停,等一等”。我看到我车子是红色的,写着一个70。红绿灯停下后,我说“在外边骑行,路上有很多加妈妈的,我可能会听不到。你就叫我代号红70吧”“你叫黑20好吗?”他好像不是很喜欢他的这个名字,之后经过我俩交流,他决定叫“黑旋风”。
从二环南路到终点大约2㎞左右,都是上坡。这段路我之前的预想,最少需要停下来休息三次。
上坡路开始之后,黑旋风一直在我前面,真不是我让着他,我真的是赶不上。看着他小轮呼呼的转,上坡怎么这么轻松呢!
我们比预计时间晚了十五分钟,但是因为出发早,没有迟到,比上班时间早了十五分钟。
放下车子来张合影,纪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