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一起吃火锅。席间有年糕。于是,爸爸讲起了年糕的故事。
以前快过年,一栋厝的人,在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捣年糕。商量好了就开始热腾腾地捣年糕了。
“捣年糕的人要给他工资吗?”我问。
“不用。都是一栋厝自己人。排后面的人给前面的人帮忙。最后面的人给第一个人帮忙……大部分人帮忙几个就走了,也有人很好,自始至终都在帮忙。”
“捣好年糕,一般吃到明年二月就差不多了。有一年清明节边我们到**家玩。他爸爸端出年糕,我们眼睛都看亮了。哇,到清明节边还有年糕!”
“一斤米能做多少年糕呢?米做成年糕是变多还是变少了?”
“肯定变多呀!因为米里加了水。”
“那为什么不多捣点呢?”
“那时粮食有限!”
“正因为粮食有限所以要多捣点。”
“不,不。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要计划着吃。要知道年糕有时是没当主食,平时大家就会拽一点吃。”
“哦!”
“有的人没计划,有吃的吃了再说,捣了很多。可到后来,自己家米不够了,就得到邻居家借。看左邻右舍谁家新碾了米,就到谁家去......借米时如果量米筒是平的还也是平的,如果量米桶是尖的还也是尖的。还的时候让当初出借的人自己量。一般都是先量半筒,因为这样量过来米一粒粒压着是实的;然后再用手掌抓一些米放到筒里,手掌抓米就没有量筒那么实了,会有些空隙。也有的人不这样,量筒一捞就是满的……小村庄里就有人说了,说这人真'狠'啊……”
我们笑了。为当时民风的淳朴,也为当时百姓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如今的我们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很多时候还在变着法儿想怎样吃得更好更巧,可为什么我们有时还觉得不幸福呢?
人不是简单的吃喝动物。如马斯洛需求理论里就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幸福感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因人而异。提升幸福感,需要人自身的努力、清醒的辨析、感受力等。可如果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可以从提升民众幸福感方面做哪些努力呢?
* * * *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海子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 * * *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毕淑敏《提醒幸福》
(虽然毕淑敏的文章现在很少看,但今天却想到了她的《提醒幸福》。所以把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摘记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