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于1517年剿匪期间写信叮嘱弟子要全身心“存天理去人欲”,为了让弟子对人祛除欲的难度要有深刻认识,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屹立如山,气场十足。
庸人一挫就馁,才胜便骄
一个没有信仰支撑,纯靠利益结成的团队,一旦灵魂人物消失,它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势必倒塌。
人生在世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靠山山倒,靠河河枯。你越倚仗“什么”,“什么”就越会让你失望。
每天早上,弟子们到王阳明的办公室请安,王阳明从后堂走出,大家就开始谈心学。中午时分,大家一起吃饭,午饭完毕,继续谈论心学。偶尔有人送来军事情报,王阳明也只是看一眼,就继续讲他的课。
胜败由心,兵贵善用
人面对事情时如果有侥幸心理,必定失败。
他的安全表面上取决于~,实际上,心学说心外无事,每个人的安全都取决于自己。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每次见王阳明,他都在看书。
人人都有良知,盗贼也有。但他们的良知被欲望遮蔽太久了,靠理论灌输,不可能让他们的良知光明。他们的良知正如一面斑驳陆离的镜子,他们照射不出真善美,必须通过强大的外力擦拭。
做任何事,尤其是做贼,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绝对不成的。
突然发现自己的前半生白活了。
心学的最高境界
是实践。到现实中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以此来唤醒自己的良知。
我一人静坐之时~
事上练
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人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练。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说的真正的“存天理去人欲”,真正的“练心”
天理固然在我心,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他的天理就很难显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 ---康有为
何为用心?
“用心”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而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在王阳明的心学,说白了,就是让人用心的学问。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用心,正如王阳明所说,道理就在你心中,你用了这个道理,就必能成事。
稍有空闲,就讨论心学。他要弟子们静坐祛除人欲,又让弟子去事上练,更让弟子们去事上练时。
尽性:充分发挥人类和万物的本性
良知的有无不是你说有就有,必须要知行合一,要到事上磨练,要致良知。也就是说,要光明你的良知(明明德),必须要在万事万物上(亲民)。不然的话,就成了禅宗,只说不做。
君子慎独(自己独处时也非常谨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
人们的私欲泛滥而公正的天理灭亡。
由于他们不知道止于至善,而使自己的私心陷于卑微的琐事中,因此将精力消耗在玩弄权谋智术上,从而没了真诚的仁爱恻隐之心。明明德、亲民不至于至善,其基础就不复存在。“至善”就在自己心中。
如果你知道至善就在自己心中,而不用向外面去寻求,这样意志就有了确定的方向,从而就没有支离破碎、错杂纷纭的困扰,。心不妄动而处于安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从容不迫、闲暇安适,从而安于目前的处境。
希望修身的人,必须首先要摆正他的心。
那怎么用得着去做正心的功夫呢?
因为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但是自从有意念产生之后,心中就有了不正的成分,所以凡是希望正心的人,必须在意念产生时去加以校正,若是产生一个善念,就像喜爱美色那样去真正喜欢它;若是产生一个恶念,就像厌恶恶臭那样去真正讨厌它,这样意念就没有不诚正的,而心也就可以得正了。
然而意念一经发动、产生,有的是善的,有的是恶的,若不及时明白并区分它的善恶,就会将真假对错混淆起来,这样的话,虽然想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想使意念变得纯正的人,必须在致知上下功夫。
今日若想辨别善恶以使意念变得真诚无妄,其关键只在于按照良知去判断行使而已。
良知所知道的善,虽然人们诚心地想去喜欢它,若不在善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践履善的价值,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喜欢善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地方;良知所知道的恶,虽然人们诚心地想去讨厌它,若不在恶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铲除恶的行为,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那讨厌恶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如今在良知所知道的善事上,也就是善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为善,使善的言行没有不尽善尽美的。在良知所知道的恶事上,也就是恶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除恶,使恶的言行没有不被去除干净的。我的良知所知道的内容就没有亏缺和被掩盖的地方,从而它就得以达到纯洁至善的极点了。
此后,我的心才会愉快坦然,再也没有其他的遗憾,从而真正做到为人谦虚。然后心中产生的意念才没有自欺的成分,才可以说我们的意念真正诚实无妄了。
系于事上的心念端正后,知识自然就能丰富;知识得以丰富,意念也就变得真诚;意念变得真诚,心情就会保持平正;心情能够平正,本身的行为就会合乎规范。
在生活中保持心念的精诚纯一,在这一点上是不能有一丝一毫欠缺的。
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如何看待建功立业的心
当年年轻气盛,自龙场之后,这种心态平和了很多。因为我终于明白,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你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这种机会总会来找你的。
内心浮躁,心不定的人就难成事。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这样说并不是让人没有有磨难也要主动去找磨难,而是:人只要时刻格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所遮蔽,就都能成功。
徐爱和王阳明讨论最多的就是《大学》宗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