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基百科上,“价值”这个词有两种解释:
(1)经济学上,价值是商品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代表该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
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通过货币来衡量,成为价格。这种观点中的价值,其
实是交换价值的表现;
(2)道德学上,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就是价 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
想,以此作为行事的标准,则视为价值。
道德上的价值常常出现在相互看不顺眼的相亲男女的口中(三观不合),在这里,
小编重点讲一讲经济学上的价值。
价值即货币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两样东西的诞生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们就是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和传承;而货币的出现,则
让人类在物质层面做到这一点。
最早大约在8000年以前,实物货币时代,交易活动都是在亲戚朋友之间进行的,
大家以物易物都很开心,这个时候还没有金钱、货币的概念。
随着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开始走向专业化的路线。
人们开始跟其他部落或国家的人进行交易,可是传统的以物易物的效率太特么低
了。
所以大家琢磨着用可分割、且稀有的东西作为一般等价物,比如黄金、白银。再
把其他物品和黄金、白银的重量关系编制成一张价格表。
使就每一笔款项的价值达成共识,并建立一个信任和善意的基本制度,以确保货
币在实物商品方面得到兑现。
(1)黄金、白银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腐蚀;
(2)相对容易切割;
(3)天然稀缺,开采需要一定的工作量;
(4)分布在全球各地,只有全世界的人们认可了这个东西,它才能流通。
可是把黄金、白银作为金钱也是有其缺点的,比如开采和冶炼费时费力、存在损
耗等。之后就出现了纸币,人们用硬币和纸币来替代黄金、白银(符号货币时
代),同时把金钱的概念偷换成了货币。
纸币不能拿来吃,也不能用来做装饰品,其本身是不具有价值的,它是由国家(或
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随着人们手上的纸币越来越多,自己屋里都囤不下了的时候,有人建立一个第三
方的中介机构。告知大家,可以把钱放在我这里,然后我用数字帮助大家记账,
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本着对银行和政府的信任,人们把钱存到了银行里。同时,金钱就变成了银行账
本上的一串数字。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先讲一个故事:
1903年,一位年轻的美国冒险家威廉·亨利·福内斯三世,来到了太平洋上的一
座小岛–雅浦岛,并在岛上生活了两个月。
在这期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岛上只有三种商品:鱼、椰子和海
参。讲道理,既然有这三种商品,那就不需要货币。可实际上,雅浦岛却有着非
常先进的货币和清算体系。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雅浦岛上的货币叫“费币(Fei)”,是一种又大又厚的石轮。这些石轮的直径从1
到12英寸(一英寸=0.0254米)不等,中间还有一个孔洞,人们可以在孔中插入一根
杆来搬运。
这些石币在雅浦岛上是没有的,岛上的居民需要乘船到400英里之外,盛产石灰岩
的岛屿上,寻找这些巨大的石币。把它们推到竹筏上,然后运回雅浦岛。
在居民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并搬运这些石币之后,石币的旅程就算是结束
了。而磨好的石币被放到一个传统的地方,然后人们就可以开始交易了。
交易的时候,居民并不需要将这些笨重的石币搬来搬去,而是交易双方公开地大
声宣布:某个石币现在是属于某个人了。顺便在石币上面作标记,表示所有权已经
易手(就像比特币的广播交易和记账一样),然后石币还是待在原来的地方不变。
其实,雅浦岛上每一户的家门口,都会把自己拥有的石币排列开来。如果你家的
某块石币,因为交换而转让给了别人。后者不用搬走石币,仍然可以放在老地
方。因为大家相互信任。
福内斯还发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
村子里有这么一家人,他们家很有钱,别人也相信他们家很有钱,然而没有一个
人见过他们家的财富。他们家的财富就是一块祖祖辈辈口头传下来的巨大石币。
而这块石币在运输的过程中沉入了大海里,后辈们都没经过,但是大家都相信这
是真实的,至于这块巨大的石币是不是真的具体存在过,大家从来没有怀疑过。
福内斯把这个故事写进了《石币之岛》里,并于1910年公开发表。这个故事受到
了凯恩斯、费里德曼、曼昆(N. Gregory Mankiw)和菲利克斯·马汀(Felix
Martin)等人的喜爱。
1991年,79岁的米尔顿·费里德曼(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著有《货币的祸害》)同
样对雅浦岛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
货币甚至可以没有实体存在,只要达成了共识,就算看不见摸不着沉在深海里的
石币,也可以继续流通使用。关于货币的未来,他还预言:
“这种货币有无数的物质形式,可以是石头、羽毛、烟草、贝壳,还可以是金、
银、铜或纸张或账簿。
”
从今天来看,费里德曼的预言是正确的,货币正在变成计算机程序。
实际上,上面的这个故事并没有明确回答“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而从
经济思想史上来看,对货币本质的把握有两条思路:一个是货币“金属论”;另一
个是货币“名目论”。
货币“金属论”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认为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
富;
货币“名目论”产生于纸币流通条件下,认为货币只是一种名目上存在的价值符
号,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崩溃后,美元以及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
黄金脱钩,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也都倾向于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
但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理论认为“货币源于债”。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信用,一种支
付承诺,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话来说是一种“债务支付契约”。
而国家的货币发行(法币),从发行初始到现在实际上都是“欠债”。比如:
在每张美元的钞票的正面上都明确标识出来:“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
在每一张英镑的钞票的正面,也明确标识着英国女王的承诺:“I promise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he sum of XX Pounds.”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越来越数字化,市场上使
用纸币的人也越来越少。当货币变成银行卡或电脑手机里的数据,像货币的本质
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也就越来越难回答。
因为对货币本质的回答千差万别,所以,
。
区块链传输价值
把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等同于货币其实是错误的,准确地说,货币是价值的载体
之一。文章开头有提到,当价值以货币的形式体现的时候,那就是价格,而这个
时候的价值严格来说是交换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可分为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交换的量))。而能
够体现使用或交换价值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有货币而已,股权、债券、产权、版
权、公证、合约、投票这些资产都能体现价值。
P.S.资产指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
另外,狭义来讲,
。
既然作为一个记账系统,区块链不仅可以记录数字形式的货币,也可以记录用数
字定义的其他任何资产。换言之
。
毫无疑问,数字货币是目前区块链创造的使用最广泛,同时也是最受认可的一类
应用。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货币形式的价值载体还在孕育之中。我们有理由相
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块链能承载的价值范围会
不断扩大,区块链未来的潜力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