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做两件事等于一件都没做。”这是普布里利乌斯-叙鲁斯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也让我想到了《原则》一书瑞-达利欧,在其历程中的一个决策;在198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运营了“桥水”和“桥水中国合作伙伴”两项的业务,由于时差的问题,达利欧不得不在凌晨三点来做关于“桥水中国合作伙伴”的很多的工作事项的处理,两者兼顾,让很多事情陷入了不明朗的情境和时间上的焦虑,最终,达利欧选择关掉了“桥水中国合作伙伴”这个业务,尽管他认为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感慨通过勤奋和努力,你是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任何东西,但是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
同时兼顾几件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同时处理几件事等于同时搞砸几件事。
“多任务处理”的相关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最初这个词语是应用于计算机而非人脑;意思是轮流使用一个资源主体(中央处理器),而非同时使用一个资源主体。计算机处理每个任务的时间都很短,让人误以为是同时进行。
人们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但不可能同时专注于两件事。“多任务处理”是一个弥天大谎;调查研究显示,员工每11分钟就被打断一次,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从干扰中恢复的过程上。分心、干扰、中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人类的大脑平均每天承载4000次的“灵光一现”,新的想法从产生到注意力的转移需要14秒,从手头的事情中抽身也只是分秒之念。所以,有一句话说的非常的有道理,“状态好不好也是一念之间”也是人脑本身的一种科学的反映。
当两件事情比较简单的时候,切换可能轻松又迅速;但是假如你正在做电子表格,同事突然要和你讨论公事,这两件事情的切换就不会那么的轻松了。同时,切换任务是要消耗成本的。简单任务的切换消耗的时间成本小于等于25%,复杂任务的切换的时间成本则高达100%,而我们是无形之中根本是没有意识到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三条建议,建议一分心是天性,当分心的时候不要过度自责;建议二同时做几件事会得不偿失;建议三分心减少成效。
把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