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豆瓣的首个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偏执的豆瓣永远那么傲娇却用理想的文青主义去构建一个精神世界,别人不懂豆瓣,像每一代都说别人不懂自己一样。
还记得当年的阿尔法城吗?还记得在里面住着一个叫超链街的互联网同胞去构建的理想社会吗?现在你打开豆瓣的动机是什么呢?看已经不再熟悉的豆友们去同步看了什么电影吗?豆瓣你好,豆瓣再见。
看完这部宣传片,这种第一人称的拍摄手法在五月天MV《干杯》也出现过。讲的是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曾经说的“未来”,现在就是这个未来,但曾经说“未来”的人呢?还在身边吗?
差点文艺癌被我写翻,还是说下其他的……
2016节后就发生这么多事情,今年注定大招不断(就好像每年不是一样):
1、Apple Pay发布(只能查下通知的Apple Watch终于可以用NFC的方式实现快速支付装逼了,哦也,但微观的体验变革能不能颠覆宏观的战略布置,大部分是唱衰的,玩儿支付,你奏是下一个eBay)
2、Kindle unlimited发布(包月12元用kindle无限制看4w本书,前两天朋友推荐了『微信读书』自此不能自拔,社交关系的读书环境正是豆瓣能但未构建的,但Kindle现在还不行呢,微信社交关系把人和人连接起来,能做的事情太多,微信红利的事情还会有很多,细思极恐!
3、微信提现收费(其实不是什么事,让你把红包里面的钱放着干点别的)
对了,我要继续去看那本罗辑思维的《时间的朋友2015》了,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微信读书』,我们一起边看边评论边讨论,一定会有更多的火花,还可以像微信运动一样PK每周读了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