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为网格状形式,它是由两条经线和若干纬线编织而成的。两条主线分别是: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由盛转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而纬线是在书中发生的较为典型的事物,比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秦钟的短命夭折、蒋玉菡的爱情波折跟柳湘莲的人生等等。这些纬线连接着《红楼梦》主要的人物的命运,从侧面烘托人物个性,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来举例,刘姥姥进大观园参加贾母举办的宴会,以最底层的视角仰视了贾家的日常生活的奢侈。并通过她在大观园一路的行走路线介绍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以及拢翠庵和怡红院。刘姥姥的路线,基本将大观园最精彩的五个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是“因听说贾家抄家,着实忧心。又因贾母噩耗传来,刘姥姥悲痛欲绝,次日天没亮就赶着进城。”(《红楼梦》)王熙凤将女儿托付给她。作者从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视觉描述了贾家由盛转衰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纬线与经线的相交相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多样相对完美的作品。
《京华烟云》模仿了红楼梦家族结构去写了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年内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在叙事结构上它是以女主木兰为主线,主要通过写木兰的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结婚将故事推进。作者几乎没有运用像刘姥姥那样的人物游走于大观园的行走路线隐喻人物结局的叙事手法。林语堂其本意是向西方社会展现当时中国的真实面貌,当时中国男女如何适应其环境而生存的。因而,《京华烟云》在叙事结构上与红楼梦有很大的不同创新之处。
《红楼梦》大约写于1791年,它突破了传统画本小说,极大的丰富了小说的叙述艺术。作者曹雪芹的叙事角度是以全知全能的角度去描述。作者采用“草蛇灰线,伏埋千里” 的方式,在前五回就交代了每一个人的结局。四大家族的出场方式是在同一个平行时空亮相的方式,这些众多事件与人物在宏大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纵横交错、层次分明。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在讲述四大家族近百年的兴衰史中虽然一定涉及到了时间的推移。但作者是“以时间与空间构成的立体图形内发生的多个故事来表明四大家族的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已经势不可挡,无可挽回的态势。”(《红楼梦叙事》)
但《京华烟云》是单纯以时间轴为标记来推进故事情节来讲述三大家族在30多年间的恩怨情仇,它单纯使用时间推进的方法来写。而文中的三大家族之一的牛氏家族也是在后十回才出现,这些都体现了《京华烟云》虽然与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仍有创新,增加了作品本身自己风格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