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以制度管理一所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并不是反对制度,但我认为,一所小规模学校,仅仅依靠制度或者说把制度管理放在首位是不可取的。
村小的现状是,学生大多数是至少有一半是留守儿童,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一所学校年轻的老师只有一名到两名,制定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果借用别人成功的制度,用尽力量把制度进行修改,成为自己的制度,那谁又是制度的实施者,即使有校长或者说教导主任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照制度进行管理考核,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为难的事,有的学生,有的老师,违反了制度,谁又对照制度进行管理教育了?如果说批评教育后,老师、学生有所改变了,那就善莫大焉。可现实是,总会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是很难改变的,那你会怎么办?是为了维护制度的尊严和老师学生硬着干了还是妥协呢?无论哪一种,都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再着一个只有几个教师的学校,如果有一个人对着干,仿效者会更多,那么学校整个环境就会乌烟瘴气,学校就会变成新的“监狱”!
村小的现状是,学生大多数是至少有一半是留守儿童,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一所学校年轻的老师只有一名到两名,制定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果借用别人成功的制度,用尽力量把制度进行修改,成为自己的制度,那谁又是制度的实施者,即使有校长或者说教导主任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照制度进行管理考核,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为难的事,有的学生,有的老师,违反了制度,谁又对照制度进行管理教育了?如果说批评教育后,老师、学生有所改变了,那就善莫大焉。可现实是,总会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是很难改变的,那你会怎么办?是为了维护制度的尊严和老师学生硬着干了还是妥协呢?无论哪一种,都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再着一个只有几个教师的学校,如果有一个人对着干,仿效者会更多,那么学校整个环境就会乌烟瘴气,学校就会变成新的“监狱”!
那么村小就没有希望了吗?那么出路又在什么地方?不要制度行吗?
我个人觉得,村小有很大得希望。村小处在社会的最基层,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公平关注乡村已是时代主题。未来的村小必将遍地开花,小而优且小而美!这里就不详细论述。
那么村小就不需要制度了吗?
我觉着还是需要的,再来个例子,算是抛砖引玉吧,我们大寨小学内部规定,教师的综合排名(主管部门的考核)前三的老师,可以得到价值120元左右的奖品,一学期下来,得到奖的三位老师会在众人的簇拥下,乐呵呵的吃喝玩,有位50多岁的老师还会带着他的二胡,三五个人来一场即兴的演出。花费总会大于120元。可每个人都是高兴的,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老师的脸上。我觉着,村小的制度应是简单的,是积极的,容易操作的,是以尊重为前题的。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都是聪明的,都是向善的,都是爱美的。他们知道校长的权力有多大?知道学校的经费有多少?什么都知道!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奖励,他们所需要的只有两个词“尊重”、“沟通”!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塑造校长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很好的方向!
个人认为,营造一种爱为元素的良好的社区氛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静悄悄的村小变革,势在必行!
视年长的老师为父母,视年轻的老师为兄弟姐妹,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视家长为亲朋挚友,视学校社区为一个家庭这样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走出困境,创造辉煌!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如果你的孩子,你的亲朋挚友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对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同事、学生和家长,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如果你的亲人、孩子、挚友犯错了甚至犯了大错,你会不要他们吗?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校的群名是“大寨一家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磨合,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以成为真正的一家人。无论从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互帮互助,尤其当有老师家庭有事的时候,其他的人会积极主动的帮他代课,还会轮流的帮有事的老师,并且学校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前列!平时老师或学生或家长犯点错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无关紧要。良好的学校社区氛围,是教师积极主动工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教师内部的不团结,冰冷的管理制度,势必会影响村小的发展。
我觉着:
大校是社会,小校为家庭。
社会重法制,家庭靠温情。
相辅要相承,取舍需得当。
要想善发展,融合是关键。
社会重法制,家庭靠温情。
相辅要相承,取舍需得当。
要想善发展,融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