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驱力
弗洛伊德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性本能,性本能携带着数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libido),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动力。
(2)两种本能
①生的本能:它保证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机体的其他需要。
②死的本能:指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破坏力。
(3)三种心理结构
①本我是最原始、本能、在人格最深处最难以接近的部分,其基本机能是寻求能满足机体本能的对象,提供能量或动力。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指向本能需要的直接满足。本我及其初级过程思维关注的是获得满足,而不管满足的途径是否实际或是否为环境所允许。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
②自我是意识部分,当力比多从本我转化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如知觉、学习和逻辑推理时,理性的自我就出现了。
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自我能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弗洛伊德称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为二级思维过程。它是随着人的成长,在个体和外界的接触中,逐渐从本我中发展起来的,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
③超我
超我是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良心是消极、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自我理想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服从于道德原则(完美原则)。
(4)四种研究方法
①临床观察法
②催眠释梦法
③自由联想法
④生活史法
(5)五个发展阶段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根据力比多释放的主要焦点,可以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吃奶和吮吸给儿童带来最大的快感。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欢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②肛门期(1—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这是儿童学习如何获得爱、表扬和赞赏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被父母恰当对待,那么儿童的人格就会残留着恐惧、内疚和蔑视的痕迹。这种被压抑的冲突可能导致成人强迫性地定时大小便和洁癖,或者变得尖酸刻薄。
③性器期(3—6岁)
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儿童经历了强烈的矛盾情感,寻求异性父母作为爱人,但同时都害怕并爱戴同性父母,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依恋异性父母。这种早期的异性亲子依恋可分为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两种,又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这一时期的情感冲突通过被压抑的性冲动和认同同性父母未得到充分解决,残余的冲突遗留在潜意识中会扭曲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
④潜伏期(6—11/13岁)这一时期,主要的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通常在儿童的行为中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了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
⑤生殖期/青春期(11/13岁以后)
这一时期女孩和男孩出现第二性征的身体变化,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并且他们能够以更少自我中心、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容易产生冲动,对成人产生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