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年近半百之人,包饺子今天终于取得了突破。
之前,包的饺子,都是“躺着的”或者情况稍微好一点,也是“葛优躺”,反正坐不住。
今天,我和太太一起包饺子。太太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步骤如下:
1、把饺子皮整理一下,买来的皮比较厚,可以向四周拉一拉,但是拉太多,因为拉的多、皮过薄,饺子容易破;
2、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的中央,初学者可以不必放太多;
3、一手用掌心拖住带馅的饺子皮,另一只手圆形饺子皮的上下两个边缘兑上,捏到一起;
4、一手顺势握着已成桶型的饺子,另一只手把桶一侧的饺子馅向里面稍微推一下让侧面的上下边缘的饺子皮能捏到一块;
5、这一步是决定饺子能否坐得住的关键一招。先说错误动作,就是必躺捏法——直接把侧面上下饺子皮对捏,这种方法捏出来的是盒子,所以,饺子必须躺平。正确的做法是:把侧面上下部分的饺子皮错位对捏,具体做法是,把上边缘的饺子皮朝中间方向向前折叠一小段后,和下边缘的饺子皮捏到一起,这样人为造成上下边缘长度不同,后边缘变长,能承受更大压力,起到更多支撑作用,最终饺子可以坐起来了。
我看到、听到、理解到这个秘诀后,模仿太太的做法,第一次就基本成功了,试了几次之后,终于可以让饺子不再躺平,而是规规矩矩地坐着了。
启发:
1、很多事情的关键动作,其实不多,也许就那么一个两个;
2、抓住关键动作,是关键;
3、忽然理解了一句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4、找到标杆、找到好师傅,真的是捷径;
5、标杆、好师傅成为捷径的前提条件是自己准备好了;
6、自己要准备的条件包括:内心可以安静下来了;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可以完全打开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和能量了;自己可以专注地模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