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据说,“我是谁?”是千古一问,是吗?
我:是的。你认为呢?
友:我认为很简单,我就是我,有什么问题吗?
我:谁让你思考这个问题的呢?
友:我自己啊。
我:你指挥大脑思考这个问题,显然,你不是大脑,是吗?
友:嗯,应该是。
我:是谁让你这个肉身到这里来喝茶聊天的呢?
友:我啊。
我:你指挥你的肉身过来,那么你就不是这个肉身了,是吗?
友:好像是。
我:好,大脑和肉身都不是你。你的心也是你的东西,并不是你。问题来了,你是说肉体是你的,头脑是你的,灵魂也是你的。那么你又是谁呢?
友:哎呀,你这一问把我问糊涂了。
我:你看,”我是谁?“的问题来了吧?好,我们换一个例子讨论一下。你饿了,决定吃饭,后来又决定等家人回来一起吃。那么,是那个感觉饥饿的肉体是你?还是根据记忆,指挥肉体移动到有食物的地方并决定吃个饱的那个大脑是你?抑或是那个心里想起了家人,于是决定等家人一起吃的念头是你?第一个是肉体的本能需求,第二个是大脑这个计算机的解决方案,第三个是心里的情感。这三个哪一个是你呢?如果你说是肉体,但如果没有后面的两个东西,肉体就是行尸走肉,会很快饿死。如果你认为前两者是你,那你就是机器人,没有情感。如果是后两者那么你就是幽灵。
友:嗯,没有灵魂和大脑思维,肉体就是行尸走肉。没有肉体,灵魂就是幽灵。灵魂打理肉体,使它具有了灵性。肉体作为载体,使灵魂具有了现实性。对!这三个都是我。
我:怎么可能有三个你呢?
友:你把我问晕了。
我:我们再换个说法。我问你,当医生说必须去掉一腿一手才能保住性命时,大脑分析了一下认为合理,肉体认为很痛苦且不想缺胳膊少腿,而那个寄住在肉体里的主宰——灵魂——为了有一个“壳”可以“居住”,竟然决定去掉一手一脚,而肉体和大脑只能服从,为什么呢?
友:为了顾全大局,必要的牺牲是没办法的。
我:好,我再问你,那个让肉体自杀的念头是谁?大脑是计算机,即使它能分析利弊,但它是没有情感的,所以不会做出自我消失的决定,它的程序告诉他,它只能被动地接受灵魂的指示。肉体吃喝玩乐很舒服更不想离开这个花花世界。
友:那么,只有那个灵魂在做决定了。
我:肉体——包括大脑——消失后,灵魂还存在吗?拜伦也问:“当这受苦的皮囊冷却,那不灭的精魂漂泊何方?”。如果灵魂依然存在,那么你不是自杀而是被灵魂杀了,灵魂为什么要做这种决定呢?如果肉体消失后,作为决定者的灵魂也不存在了,那么又是谁让它做这种同归于尽的决定呢?反过来,灵魂渴望肉体永恒,而肉体却选择了短暂。似乎是肉体最后做了一把主,又似乎是肉体对灵魂的最后报复。如此的矛盾纠结,你的‘三位一体’意义何在呢?
友:我真的有点糊涂了,我感觉我承受不了这个问题了。
我: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一下。换个话题。庄周梦蝶你是知道的。我问你,在梦中,你感觉所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吗?
友:当然真实啦!就和白天发生的事情一样,真不知道白天是梦还是夜里是梦。
我:你知道吗?现代科学证明每一段梦一般都不超过5秒。
友:是吗?梦中的情节、心情、对话、行为是那样地真实,几秒钟怎么能完成呢?
我:为什么不可以呢?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问题,也是“色与空”的问题。
友:我怎么无法理解时空的相对性呢?
我: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人类大脑无法想象而已。古人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爱因斯坦说速度越快时间越慢都是一个道理。大脑作为计算机,它的局限性很大,它无法理解非物质、非逻辑的本体世界。对于梦的神秘性,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成立,却能在眼前无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你听说过黄粱梦的故事吧?
友:听说过。
我: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卢生的人在饭馆睡着了,他梦见自己考中进士,连连升官,但又几经浮沉,几次遭受诬陷,亏得皇帝为他平反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为燕国公,娶了美丽的妻子,全家享尽荣华富贵,后久病不治而亡,高寿81岁。梦到这里卢生猛地醒来,只见店主人正在煮黄粱米饭······你理解一下,一个人的一生在几分几秒的一场梦里就“真真实实”地过完了,这不就是时间的相对性吗?
友:嗯,好像是这样。
我:一个千年的乌龟和一个只能活12小时的昆虫,他们的生活历程是一样的,同样是寻找食物、经历意外、追求爱情、结婚生子、疾病缠身、最后走向死亡,他们并不感到时间的长短,都充分地享受了生命的历程。我问你,如果你把一个时间跨度几年,空间跨度几个国家的梦理解为你的实际行为过程,那么你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反过来,你把这个过程放在梦里,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就真真切切地完成了,是吗?
友:是的。
我:完成同样的事情,一个需要几年,一个是几秒钟,时间和空间以及发生的一切竟然同样真实可信,时空的相对性不就出来了吗?但是,要真正领悟时空的虚无性只有靠人的心灵,大脑是无法理解的。
友:我似乎明白一点了。那么,这怎么又是“色与空”的问题呢?
我:如果现在让你睡下,给你一个活一百岁的梦,并且编排好一生的情节,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你又活了一辈子。在梦中,你同样会认为自己活在现实中,跑跳打闹丶喜怒哀乐、上学、工作等等什么都有。是吗?
友:是的。
我:而实际上你身体躺在床上根本没有动,动的仅仅是你的心灵和大脑,只是心灵在梦里有滋有味地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显然,你梦中出现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空”。而你却认为那是真实的东西,是色。你感觉是“色”,而实际上还是“空”。这说明“色即是空”,反过来就是“空即是色”。是吗?
友:的确是这样。这就是佛家空色的含义吗?
我:这只是一个侧面,佛家的“空”还有“无常”等等含义,比如你现在看到的星星都是很多年前的样子,它的光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刚刚到达你的眼睛,至于它现在是什么样子或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再比如,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等等,这就是“无常”。但“空”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暗能量和暗物质是“空”;造物主是“空”;灵魂是“空”;万物皆“空”,所以佛家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看着热热闹闹,其实就是一场影像和虚幻而已。好,再来,你体会一下,现在我们两个人在谈话,是真实存在呢还是在做梦呢?
友:这······
我:分不清了,是吗?好了,这个问题不是大脑可以思考和回答的。回到我们的话题。既然一切皆空,我们就要问了:那个无影无形的心灵离开肉体是不是同样可以活着呢?也就是说灵魂是不是可以独立地活着呢?
友:应该可以。一个“空”的东西怎么会死呢?
我:不死就意味着存在,它去了哪里呢?你现在知道自己是谁了吗?
友:还是不知道啊。
我:真正的你是无法言说的。
友:这就是你常说的非语言对待和非意识思量吗?
我:是的。你知道禅定的步骤吗?
友:不知道。
我:简单地说,禅定的第一步是“观念头”,观察念头的来来去去;第二步是“观空”,直到大脑的念头消失,“空”就出现了;第三步“观心”,心如如不动,所谓的“开悟”这时候才可能出现(这是瑜伽的最高境界,但佛教的境界还要继续修。);第四步是“去我执”,把肉身这个“假我”从心中去掉,认识心灵这个“真我”;第五步“去习性”,达到孔子的“耳顺”和颜回的“坐忘”境界。第六步是去“观察者”,直到“观察者”——真我——完全空掉,烦恼尽无,才能直达无余涅槃,这才算是坐禅的最高境界。
友:你的意思是心灵还不是“真我”?
我:是“真我”,但不是本质的我,本质的“我”是不存在的。
友:太玄了。那么“我”是空?
我:你说呢?什么是“空”?你这样一说不就变成“有”了吗?有了“空”这个字就变成了“有”。汉·王弼说:孔子是知“无”的,所以他不说“无”,因为“无”是无法言说的,一说就变成了“有。”
友:那怎么办?不说吗?
我:怎么说呢?“子欲无言”,孔子说不出来;老子“道可道不可道”,老子也说不出来;孟子面对“浩然之气”问题,叹道:“难言也!”,同样说不出来;释迦摩尼明明说了四十九年佛法,但他却对世人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谁说佛陀说了佛法就是诽谤他,你说他到底说没说呢?
友:既然什么都不说,那么找到“我是谁?”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为了寻找快乐。
友:这个问题与快乐有什么关系呢?
我:人要获得快乐应该关注肉体还是心灵呢?谁是主宰?谁是关键?大脑无情,心灵有情。喜怒哀乐皆来自心灵,只有心灵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比如,你会拒绝一个你讨厌的人请你去大酒店吃饭,因为去了不快乐,所以宁可在家吃方便面,因为这样你感到比去大酒店快乐。这个“感到”就是“心”里的感觉,快乐就是快乐的感觉,是形而上的。快乐与形而下的物质享受没有关系,难道你的肉体不想饱餐一顿?难道大酒店的菜没有方便面好吃?显然不是。所以,快乐的本质就是心灵的感受。现在你说,肉体和心灵我们应该关注哪一个呢?
友:答案显然是心灵。你的意思是,只在肉体和心灵之间找“真我”,觉察到心灵就是“真我”就行了,不用再往下追了?
我:是的。到这里就足够了。意识到心灵就是“真我”已是非常人可以做到,此时,快乐已经悄然而至了。再往前走就必须拥有圣人的智慧才行。所以不是不往下追,而是没办法追。你只要能够感悟到心灵是真正的“你”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开悟”,“我执”从此就放下了。
友:所谓我执就是执着于“肉身是我”吗?
我:是的,肉身是贪婪的,吃喝玩乐、虚荣、显摆等等,什么都要,而且永不满足。你把它当成了自己,你就变得贪婪了,一切都会围绕这个“假我”转,烦恼痛苦一生。所以,我们要觉察到,心灵通过肉身实现在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目的是净化自己,最终回归永恒的快乐空寂。你是无限的,但肉身这个“住所”是有限的,肉身大限一到,身与我两不相干。自然死亡就是肉身的大限到了,灵魂不得不走了。自杀就是灵魂感觉不快乐了,干脆走了拉倒。这就是很多明星、富翁、官员自杀,留下一大堆财富,而许多穷困潦倒的乞丐却活着的原因。从这里你应该看到,人不是为了财富活着,而是为了快乐而活着,有钱不快乐宁可死。但如果活得很快乐,钱多钱少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友:看来金钱的确解决不了快乐问题,金钱带来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个人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太重要了。
我:是的,精神高于物质,精神可以战胜物质的贫乏,而物质却解决不了精神的空虚。所以,一个人不认识自己是可怜的,坐拥一堆财富却烦恼一大堆,这哪里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这些人正如曹雪芹所言:“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所以,通过金钱得到的快乐是靠不住的。有人说:我很快乐。我说你是暂时的快乐,不是究竟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旦夕祸福,假如明天你一屁股债或生大病或地震残疾了,你还会快乐吗?最后你还要面对死亡,你还快乐得起来吗?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三百六十五日不在病中就在愁中。普通人的生活大致如此,故各宗教都建立在人生是苦这个前提上的。岁月匆匆,人生苦短,在吃饱喝足后要多多关心自己的心灵,与心灵对话。
友:这样说来,为了快乐地生活,每个人的确应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说明知道真相了。
我:是的。心里知道真相当然就快乐了,孔子丶颜回悟到了真相,所以在任何困苦中都"心不改其乐",这样就有了人们追求了几千年的"孔颜之乐"。心灵感悟了真相就是觉醒。觉醒后就会“放下”我执。放下“我执”就是远离烦恼,远离烦恼就是无忧,无忧就是快乐。
友:知道了。我还有一个问题,你说灵魂的来源是非物质的本体世界,就是“无”的世界,这个“无”是佛家的“空”,是老子说的“有生于无”的“无”,也是科学家说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无”。那么,这个“无”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它不存在产生和灭亡的问题,它无生无灭,无始无终。它与人的灵魂、造物主、山川大地等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万物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不是二。
友:怎么理解万物一体,宇宙是一不是二呢?
我:这也是非意识思量的问题,本不可说。我试着打个比方,你领会一下。如果那个“造物主”或那个“无”是大海的话,宇宙的本质就是海水,海水就是一,作为“真我”的灵魂就是一滴永不干涸的海水,与整个海水一体。你的肉身就是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泡沫”。海水与海面的泡沫是“二”吗?
友:不是,是一,都是海水。
我:对。泡沫来自海水(这表明灵魂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这一滴海水就是“灵魂”,它“隐身”在泡沫里。而且你和别的“泡沫”是一体的,都是海水,都是全息的。而死亡就是“泡沫”消失,你从海水来,最终回归海水,气泡有“生死”,而海水不存在生死问题,它是永恒的。是否再次变成“泡沫”就是修行问题了。
友:世人的无明就表现把自己当成了水泡,而不知道自己是海水,是吗?
我:是的。我们把“水泡”当成了自己,那么我们就会非常珍惜,生怕它破灭(生老病死),但大海波涛汹涌,风吹雨打,舰船碰撞,油污缠身,怎能不痛苦?水泡生生灭灭,苦难重重,今天水泡明天破灭,如何得到安宁?明白自己是海水就是觉悟,觉悟后感到成为泡沫太苦了就会摆脱“泡沫道”,始终做一滴平静的海水,融入大海,融入静谧,融入永恒,永不破灭。大概就是这样吧,这个问题本身无法言说,所以只能是打个比方,你不要着相。
友:虽然朦朦胧胧,但还是感觉醍醐灌顶,如梦初醒,至少,我已经知道到哪里寻找快乐了。再容我细细体会,谢谢您!
我: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