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财务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也让自己形成了财务思维,即判断事情习惯计算收益和风险。同时因为害怕别人评价自己是财务思维,太过谨慎。为了回避评价导致生活中花钱比较随意,毫无规划意识,常因财务问题被生活牵着走。
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需要如何调整才能过得更加自在呢?冷静下来我分析: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的评价,如果是他人的思维惯性,那也无需放在心上。同时,除了弱化他人评价对自我心态的影响,那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从平时地工作和阅读中自己发现几个案例:
1. 电影二十二的导演郭柯拍摄的关于慰安妇的电影,票房数亿元。在奇葩大会上他提到,电影的票房他会捐给相关组织用于这个群体。原因是这个利益不是他应得的,主要来自于大众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心和同情。对于为什么要在公众媒体上把他捐出利润的决定公布出来,是因为他了解人性的贪婪,希望大家把话放出去,对他能有个监督。
2. 查理芒格在他的书中提到,他会通过股市赚钱,但对于那些退休股民的棺材钱,他是不会赚的。
3. 我现在所在公司,几年前原创始人为了吸纳新的投资人,减轻公司资金压力。用高额地合同条件稀释了部分股份。几年后,现在公司大股东将原合同条款中不合理条款作废,只保留合理的经济条款;
从上述几个案例中看到,虽然他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合法,合乎契约精神的,但他们都只赚钱应该赚取的利润,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提升个人品格和格局。
这些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为何如此独特,为何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常人存在微小地差异?这种差异产生地原因,在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有所诠释:芒格认为人需要学习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型,也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逻辑,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他所掌握的思维模型高达100种。其中重要的包括:数学模型、财务学、工程思维、统计学、误判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等。
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思维模型看待世界,那么所有规律就是一成不变的。角度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包容心也会随之增加。
从这个角度,如果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重点不是减少别人对你的误解或去说服他人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学习和积累不同的思维模型。
对我个人而言,拥有财务学思维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是正确的,需要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为逃避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特意弱化它。与此同时,需要增加更多的思维模型使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和丰富。
过程中,需要诚实地看待自我,并善于搜集整理结果的数据,从结果中总结和修复。
世界是丰富的,存在的思维模型也是众多的,从这个角度人是无知的。理解了这一点,也许才会真正理解谦虚和终生学习的意义。
20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