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ger’s Worldly Wisdom

http://www.valuewalk.com/charlie-munger-page/

Experience tends to confirm a long-held notion that being prepared, on a few occasions in a lifetime, to act promptly in scale, in doing some simple and logical thing, will often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financial results of that lifetime. A few major opportunities, clearly recognizable as such, will usually come to one who continuously searches and waits, with a curious mind that loves diagnosis involving multiple variables. Then all that is required is a willingness to bet heavily when the odds are extremely favorable, using resources available because of prudence and patience in the past.

It is not given to human beings to have such talent that they can just know everything about everything all the time. However, it is given to human beings who work hard at it. Who look and sift the world for a mispriced bet – that they can occasionally find one.

In addition, the wise ones bet heavily when the world offers them that opportunity. They bet big when they have the odds. And the rest of the time they don’t. It is just that simple.

Develop into a lifelong self-learner through voracious reading; cultivate curiosity and strive to become a little wiser every day.

Intelligent people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opportunity costs.

Avoid working directly under somebody you do not admire and don’t want to be like.

In my whole life, I have known no wise people who did not read all the time-none, zero. You would be amazed at how much Warren reads-and at how much I read. My children laugh at me, they think I’m a book with a couple of legs sticking out

1,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担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非常平静耐心,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要足够进取。

2,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业绩很稳定。

3,所谓的“息税折摊前利润”就是狗屎。

4,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巴菲特答曰“没错,如果还要算才能得出的价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5,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6,我们买过一个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和一个加州的存贷行(Wesco),这俩后来都带来了灾难。但是我们买的时候,价格都比清算价值打折还低。

7,互联网对于社会是极为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互联网能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提高效率却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美国的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

8,市面上对每个投资专家的评价都是高于平均的,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9,同第5条。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10,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1,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12,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13,税法决定了,还是买个伟大公司傻等它飞起来最划算。

14,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持续30年,而你最后一次性卖掉的时候交35%的税,那你的年回报还有13.3%。反之,对于同一支股票,如果你每年都卖一次交一次税,那你的年回报就只有9.75%。这个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让人大开眼界的(博主注:30年后前者回报42.35倍,后者只有16.3倍,相差26.05倍)。

15,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16,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纠结。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重新振作。我不需要为这件事情沉迷不误,这可能会毁了我的。”

17,说到我这辈子在生意中见过的错误,过度追求避税是一个常见的让人做傻事儿的原因。我看到有人为了避税干很大的错事。巴菲特和我虽然不是挖石油的,但是我们该交的税都交,我们现在也过得挺好的。要是有人向你兜售避税套餐,别买。

18,我认为我们(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我们(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19,某些程度上,股票就像是伦勃朗的画。它们的价格基于过去成交的价格。债券要理性得多。没有人会认为债券的价格会高到天上去。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的所有退休基金都去买伦勃朗的油画,它们都会升值并且引来一帮追随者。

20,有人认为阿根廷和日本发生的事情在咱们这里(美国)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想法是很疯狂的。

21,比起机构投资者,房产投资信托(REIT)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巴菲特还留着一些烟头性格(意指其早期偏重格雷厄姆式的投资价值低估企业的风格),这让他愿意在人们不喜欢房产投资信托并且市价跌出八折以内的时候,用自己的私房钱买点儿REIT。这种行为能让他回忆起当年捡烟头的快乐,所以他自己有点儿闲钱鼓捣这事儿也挺好的。

22,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23,“庄家优势”是个在现代理财学里很有意思的概念。那些机构的基金经理看上去很像是赌场里的总管,只是规模更大。(翻译不知道准不准确,希望达人纠正)

24,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先做跟随者。

25,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你要强迫自己去考虑对立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好地说服对方,那说明你的理解还不够。

26,我以前那个年代,汉堡包5美分一个、最低时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见证了巨大的通胀了。但它摧毁了投资环境吗?我不这么认为。

27,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28,有两种错误: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一堆一堆地买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眼药水瓶的量。

29,经常对照一下清单可以避免错误。你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的智慧。对照清单之前还要过一遍心理清单(意指平常心),这个方法是无可替代的。

30,打官司是出了名的费时、费力、低效、以及难料结果。

31,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32,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33,一般认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然后美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接一个地被送到你的面前 ---- 直到几年之前,风投界的人们就是这样享受的。但是我们完全不是这样 ---- 我们就跟要饭的似的到处寻找好公司来买。20年来,我们每年最多投资一到两个公司……

说我们已经挖地三尺了都不夸张。(好机会)是没有专业推销员的。如果你坐在那里等待好机会来临,那你的座儿很危险。

34,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该做的没做、该买的没买。

35,你只有学会怎么学习你才会进步。

36,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37,BRK的过去业绩简直辉煌得离谱。如果我们也用杠杆,哪怕比默多克用的少一半,也会比现在的规模大五倍。

38,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我们花了几个月才攒了10亿美元的股票 --- 是可口可乐总市值的7%。要攒成主要股东是很难的。

39,所有的大资本最终都会发现很难扩大,于是去寻找一些回报率更低的途径。

40,如果今天你的资本较少并且年轻,你的机会比我们那时候要少。我们年轻的时候刚走出大萧条,资本主义那时候是一个贬义词,在20年代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是肆虐。那时候流行一个笑话:有个人说“我买股票是为老了的时候考虑,没想到六个月就用上了!我现在已经觉得自己是老人了。”你们的环境更加艰难,但并不意味着你们做不好 --- 只是要多花些时间。但是去他娘的,你们还可能活的更长呢。

41,关于所谓“婴儿潮(美国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学现象,其影响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小很多。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倍。这不是婴儿潮导致的,而是由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这两样东西的影响太利好,婴儿潮问题相比之下就是一个小波动。只要美国的GNP每年增长3%,就能保持社会和平--- 足以覆盖政客们的花销。如果美国的发展停滞了,我敢保证,你们将会见证真切的代沟,不同代的人之间关系会很紧张。婴儿潮是这种紧张的催化剂,但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不增长。

42,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自己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我觉得我这么干挺不错的。

43,你应该对各种学科的各种思维都有所理解,并且经常使用它们 --- 它们的全部,而不是某几个。大部分人都熟练于使用某一个单一的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应了一句老话:“拿锤子的木匠,看书上的字儿就觉着像钉子。” 这是一种很白痴的做事方法。

44,对于我而言,把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就是瞎搞。这种分法可以让基金经理们借以夸夸其谈、也可以让分析师们给自己贴个标签,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谱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45,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所有智者,没有不爱看书的。我和巴菲特看书之多都能吓着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说我就是一本伸出两条腿的书。

46,我们都爱大量阅读,聪明人都这样,但这还不够,你还应该有一种批判接受、合理应用的态度。大部分人看书都没有抓到正确的重点,看完了又不会学以致用。

47,我们经常从那些上进的孩子们那儿听到这些问题。这是个很“聪明”的问题,你对着一个有钱老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你呢?怎么才能迅速地成为你呢?”

48,我们如果要再开一家See's糖果几乎不用花费任何资本。我们的资本太多了都快淹死我们了,所以几乎是零成本。对于有些极度缺钱的煎饼店,增设特许经营店简直是疯狂的事情。我们喜欢搞直营店以便更好地控制服务品质。

49,做空行为是很危险的。

50,坐在空头位置,又看到股价遇到利好大涨,这是一件特别让人气愤的事情。人生苦短,遭受这种气愤太不值当了。

51,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费尽力气发现了一个骗局(并且做空这个公司),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继续疯涨三倍,而且这些骗子们拿着你的钱弹冠相庆,而且你还要收到证券行的保证金追加通知。像这种郁闷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52,上市的代价已经变得非常高了。一个小公司谋求上市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很多小公司正在走私有化的路子以此摆脱上市公司的繁冗负担。

53,公开叫价的竞价方式就是设计来让人的脑子变成一锅粥的:由于别人也在叫价,你觉得(你的竞价)得到了社会认同,你会有一种回馈倾向,会陷入一种“被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觉得(必须想方设法阻止)你的“心头好”离你而去……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这种方式就是设计来操纵人的心理的,让人们去做白痴的事情。

54,暗标竞价的问题在于标的物常常被那些犯了技术错误的一方赢得,比如壳牌石油支付给贝利奇石油的价格是(另一方的)两倍。在公开叫价的竞标中,你就不可能比输掉的那一方多付一倍的价钱。

55,我们偏爱把大量的金钱投放到那些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其他决策的地方。

56,能理解投资的真髓也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反之亦然。

57,有件事情很有意思:你可能拥有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可能连1亿美元都借不到。但是,由于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大股东凭着手里的小纸片(股票)做担保却能借到好几十亿美元。但是如果公司不是上市的,它可能连那些大股东能借到的20分之一的钱都借不到。

58,我经常见到一些并不聪明的人成功,他们甚至也并不十分勤奋。但是他们都是一些热爱学习的“学习机器”;他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智慧。伙计,如果你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话,这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59,不管是对于私有企业的企业主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买卖时参考的标准应该是企业内在价值而不是过往成交的纪录,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概念,而且我认为永远也不会过时。

60,巴菲特和我不是因为成功预测了宏观经济并且依此下注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61,提问者来自新加坡,新加坡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成绩最辉煌的发展中经济,所以这位提问者才会把15%的增长率称作“保守”。但其实这不是“保守”,这是很狂妄的。只有新加坡来的人才敢把15%称作“保守”。

62,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追悔过去,一旦吸取了教训,我就不会再陷在里面了。

63,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就显得非常平庸了。(游戏的重点)不是非常多的动作而是非常大的耐心。你要坚守你的原则,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大力出击。

64,我们会把一些决策议题扔进名字叫做“太难了”的档案柜,然后去看其他的议题。

65,如果想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忘记过去犯过的错误是坚决不行的。

66,30年代的时候,靠房产抵押得到的贷款可以比房子的售价更多。这大概就是现在私募股权领域的情形。

67,模仿一大堆人意味着接近他们的平均水平。

68,生命中的很多机遇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它们持续是因为(别人)暂时不便(攫取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你最好随时预备好行动并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69,有巨额佣金的地方常常就有骗局。

70,承认自己不懂某样东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即将来临。

71,即使你不喜欢现实,也要承认现实 --- 其实越是你不喜欢,你越应该承认现实。

72,我们努力做到通过牢记常识而不是通过知晓尖端知识赚钱。

73,长期而言,一个公司股票的盈利很难比这个公司的盈利多。如果公司每年赚6%持续40年,你最后的年化回报也就是6%左右,即使你买的时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但反过来如果公司每年资产收益率达18%并且持续二三十年,即使你买的时候看起来很贵,他还是会给你带来惊喜。

74,就像工人必须了解自己工具的局限性,用脑子吃饭的人也要知道自己脑子的局限性。

75,许多市场最终会形成两到三个大竞争者 ---- 或者五到六个。其中有些市场里压根儿没有人能赚到什么钱。有些市场里每个竞争者都做得不错。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有些市场里竞争比较理性,股东们获得的回报都不错,而有些市场里的竞争则让股东血本

无归。我们举航空公司的例子来说吧,咱们现在坐在这里,可以想到航空公司们为世界作出的各种贡献 --- 安全的旅行、更好的体验、能够随时飞向你的爱人,等等。但是,这个行业自从莱特兄弟的时代以来,给股东们回报的利润是负的,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负数。这个市

场里的竞争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一旦放开监管,航空公司们就开始(大降价)来损害股东们的权益。然而,在另外一些行业里,比如麦片行业,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混得挺舒服。如果你是一家中型的麦片生产商,你大概能有15%的资产回报率。如果你的本事特别好,甚至能达到40%。但是为什么麦片这么挣钱呢?在我看来他们整天搞各种疯狂的营销、推广、优惠券来激烈竞争,竟然还这么挣钱。我不是很明白。显然,品牌效应的因素是麦片行业有而航空行业没有的。这可能是个主要因素。或者麦片生产商们有共识,认为谁都不可以那么疯狂地竞争 ---- 因为如果有一个二楞子视市场占有率如命根,比如说如果我是家乐氏的老板然后我决定要抢占60%的市场占有率,我想我可以把这个市场的大部分利润都给弄没了。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把家乐氏给毁掉。但是我想我还是可以做到(占据市场以及消灭行业利润)。你应该有信心去颠覆那些比你资深的人,条件是他们的认知被动机导致的偏见蒙蔽了、或者被类似的心理因素明显影响了。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你应该认识到你也许没有什么新意可想 --- 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相信这些领域中的专家。

76,我们发现那些在生意中优胜的“系统”往往有些变量被近乎荒谬地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 比如Costco的打折仓储店。

77,有些情况比坐拥大量现金无处可投更糟糕。我还记得当年缺钱的情景 --- 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78,如果你(在发出指令和诉求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你的原因,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并且觉得你的想法更重要,他们也就更愿意听你的。

79,量入而出、时刻攒钱、把钱放到可以延期交税的账户里。时间长了,你就会攒出一笔财富了。这完全不需要动什么脑子。

80,我尽量远离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81,我觉得先好好掌握别人已经整理好的知识才是靠谱的学习方法。我不认可那种闭门造车自己鼓捣出结果的方法。没人能那么聪明。

82,我有个熟人,他们家旁边那个房子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但是竟然卖了1700万美元。房市价格有很极端的泡沫。

83,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并且适时、果断、有魄力地做一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迹般地让你致富。偶尔出现的这种机会往往赐予那些时刻准备着、一直搜寻着、并且愿意分析复杂事物的人。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使用你平时谨慎耐心攒下来的弹药、大手下注在那些胜算极大的赌局上。

84,现在这个时代是以往的资本主义中没见过的。与以往相比,我们有史上最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在炒卖股票和投机倒把上。许多我所见到的事情让我联想起索多玛和蛾摩拉(堕落罪恶之城)。自私、妒忌、还有各种山寨货。以前也有过这些事情,它们导致了可怕的后果。

85,我们的投资风格被称作焦点投资,意在持有十只股票、而不是一百个或者四百个。好投资不好找,所以应该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好的上,这对于我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投资界98%的人都不这么想。这对我们倒是挺好的。

86,你要当心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观念。如果你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

87,和巴菲特一样,我有很强的致富欲望。不是因为我喜欢法拉利什么的,而是我喜欢独立。我极度渴望独立。

88,每一个有工程师思维的人看到会计准则都会想吐。

89,你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进步。

90,多谈谈你的失败历程、少吹嘘你的成功经历,这样对你好。

查理·芒格:“股神”背后的巨人

  谁是“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谁令巴菲特“从猩猩进化到人类”?上周,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再度和巴菲特一起出席伯克希尔2011财年股东大会。作为巴菲特背后的投资巨人,为人低调的芒格其人生轨迹与投资理念愈发引起投资者关注。

  巴菲特与芒格无疑是全球金融史上最伟大的一对投资大师。自上世纪70年代合作至今,芒格和巴菲特强强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神话: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增长,截至9日收盘,该公司股价自上市之初的19美元升至5月10日122560美元;市值自100万美元增至约2040.3亿美元,大幅飙升204033倍。

  命运多舛功成名就

  “我想要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芒格

  芒格能和巴菲特成为黄金搭档,也许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他们的人生轨迹有诸多相似之处。

  芒格1924年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一个小镇。6年后,巴菲特也降生于此,且与芒格家仅隔几个街区。1941年,芒格前往密歇根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成为一名美国陆军气象分析员。彼时的芒格,曾在冰天雪地的帐篷中畅想未来,“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芒格家素有法律渊源,他的祖父是一名联邦法官,父亲是一名律师。在父辈影响下,二战结束后,芒格考取了哈佛法学院,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

  在个人生活方面,芒格可谓命运多舛。和巴菲特一样,芒格同样将婚姻失败视为人生中最大的失败。29岁离婚时,芒格开着自己刷漆的车,穷困潦倒。次年,他的儿子泰迪患了白血病。芒格的朋友描述那时的情景:“他的儿子正躺在病床上慢慢死去,他走进去抱了他一会儿,然后跑到外面沿着街道边走边哭。”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芒格与伙伴在洛杉矶联合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之后,他的人生逐渐峰回路转。1956年,芒格与第二任妻子结婚。1959年,他在奥马哈的一家餐馆首次见到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几年后,芒格开始涉足房产投资,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百万美元。

  1962年,芒格与他人合伙成立证券公司,至1972年的11年间,该公司年均收益率达28.3%。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均遭遇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巴菲特忍痛解散了全部合伙公司;芒格的公司两年时间亏损近31%,几乎赔掉了前11年一半多的盈利。1975年,芒格正式开始与巴菲特合作,从1978年至今,芒格一直担任伯克希尔副董事长。

  芒格一生有8个子女。如今,88岁高龄的芒格已退居幕后,每天钓鱼、晒太阳,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

  “我没什么可补充的”

  “芒格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他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巴菲特

  芒格和巴菲特曾合作上演了一连串经典的投资案例。他们合作进行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收购蓝筹印花,后来又一起收购了喜诗糖果。随后他们购买了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并创立了新美国基金。一位伯克希尔合伙人曾感叹:“芒格把商业法律的视角带到了金融投资领域,他懂得内在规律,能比常人更迅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一桩买卖”。

  在许多人看来,芒格和巴菲特之所以能珠联璧合,是因为两人有许多共同点:笃信价值投资,拒绝复杂的电脑投资软件、数学模型和公式,诚实守信,喜欢读书,生活简朴……

  芒格称,他和巴菲特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都讨厌不假思索的承诺,我们需要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阅读资料,这一点与这个行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同。我们喜欢这种”怪僻“,事实上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相互尊重,心怀谦卑,或许也是芒格赢得巴菲特深交和信赖的原因。不同于巴菲特的“股神”光环,躲在幕后的芒格性格谦逊寡言。每年当上万名股东和全球媒体从世界各地涌向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时,巴菲特和芒格会有几个小时时间回答股东提问,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巴菲特侃侃而谈。在历年股东大会上,芒格始终扮演着巴菲特的“捧哏老头儿”的角色,他在股东会上的招牌式名言是“我没什么可补充的”。

  “坐等投资法”

  “我爸爸是我所知的世上第二聪明的人,第一是谁?查理·芒格。”

  ——巴菲特长子霍华德

  芒格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影响巨大。巴菲特的老师、投资学鼻祖格雷厄姆曾教导巴菲特,最好的赚钱办法是投资“廉价股”,其提倡“捡烟屁股”的投资理念被巴菲特继承且发扬光大。巴菲特早年曾在低价收购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等交易中赚大钱。但芒格的投资哲学是买入价格公道的成长股,他寻找的是复利机器,而非便宜货,选好股票后,他喜欢的投资方式是大量且长期持有,芒格称之为“坐等投资法”。

  正是在芒格的支持下,巴菲特从买“便宜货”转向投资优质企业。2008年,巴菲特斥资2.3亿美元买入比亚迪便是明证。

  芒格认为,投资者应注重寻找投资良机,“可长期观察各公司股价,把它们当成一个个格子,若出现一个速度很慢、路线又直,且正好落在你格子中间的好球,那么就全力出击”,即所谓“好球才挥棒”。

  芒格对投资黄金“不感冒”,这也与巴菲特如出一辙。芒格上周接受CNBC采访时称,“假如你生活在1939年的犹太家庭,黄金是个好东西,能用来缝补衣服。可文明人不会买黄金,他们投资进行生产性的、有益的企业。”

  芒格还反对高频电脑交易者进入股票市场,称其如同“放老鼠进谷仓”。他建议对短期交易施以更高的税收,实施“正确的激励使赌博者无法在短期交易中获利”。芒格说,“那些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高频交易的所谓电脑天才,与进入谷仓的老鼠没什么两样。”

  2010年5月6日华尔街发生“闪崩”,道指瞬间大跌近1000点。此后,高频交易员面临批评已长达两年之久,他们被指责加剧了股市波动,美国证交会也推出新措施,规定任一单一股票的涨跌幅在达到10%时自动停止交易。

我眼中的查理-芒格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遇到了终生的良师益友查理·芒格先生。初识查理是我大学刚毕业在洛杉矶投行工作时,在一位共同朋友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查理。记得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对谈话者常常心不在焉,非常专注于自己的话题。但这位老先生说话言简意赅,话语中充满了让你回味无穷的智慧。 20多年前,作为一名年轻学生只身来到美国,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从事了投资行业,更没想到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当代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2004年,芒格先生成为我的投资合伙人,自此成为我终生的良师益友。这样的机遇恐怕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1996年我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于1997年创立我的投资公司,自此开始了我的职业投资生涯。从那时到现在,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基本上还是遵从一些“坏理论”。比如他们相信市场完全有效理论,因而相信股价的波动就等同真实的风险,判断你的表现最看重你业绩的波动性如何。而在我看来,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简直就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的股票呢?然而我发现,表面上那些成名的基金经理接受巴菲特/芒格的理论,而且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根本是南辕北辙,因为他们的客户也是南辕北辙的。他们接受的还是一套“波动性就是风险”、“市场总是对的”这样的理论。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遇到了终生的良师益友查理·芒格先生。 初识查理是我大学刚毕业在洛杉矶投行工作时,在一位共同朋友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查理。记得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对谈话者常常心不在焉,非常专注于自己的话题。但这位老先生说话言简意赅,话语中充满了让你回味无穷的智慧。 直到我们认识的第七年,在2003年一个感恩节的聚会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推心置腹的交谈。我将我投资的所有公司,我研究过的公司以及引起我兴趣的公司一一介绍给查理,他则逐一点评。我也向他请教我遇到的烦恼。谈到最后,他告诉我,我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就是华尔街的全部问题。整个华尔街的思维方式都有问题,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在华尔街上却找不到任何一家真正模仿它的公司。如果我继续这样走下去的话,我的那些烦恼永远也不会消除。但我如果愿意放弃现在的路子,想走出与华尔街不同的道路,他愿意给我投资。这真让我受宠若惊。 在查理的帮助下,我把(我创建的)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改组。在结构上完全改变成早期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和芒格的合伙人公司(注:巴菲特和芒格早期各自有一个合伙人公司来管理他们自己的投资组合)那样的结构,同时也除去了典型对冲基金的所有弊端。愿意留下的投资者作出了长期投资的保证,而我们也不再吸收新的投资人。 我于是进入到投资生涯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我无须再受华尔街那些投资者各式各样的限制。虽然数字依然上下波动,但最终结果却是大幅度的增长。新的基金从2004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底,除去营运成本外,每年的复合回报率超过36%。而自1998年1月原基金创建开始计算,每年的复合回报率则超过29%。12年间,回报增长超过20倍。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在同查理交往的这些年里,我有幸能近距离了解查理,也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在我所阅读过的古今中外人物传记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人。查理就是如此独特的人,他的独特性既表现在他的思想上,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 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查理持续不断地收集并研究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制、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这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这点对巴菲特及伯克希尔50年业绩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他有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的思想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个角落。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查理这种思维方式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他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你必须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时要注重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但即使这样,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得到的真知灼见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一种不能界定其边界的能力当然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怎么才能界定自己的能力圈呢?查理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所以当查理真正地持有某个观点时,他的想法既原创、独特,又几乎从不犯错。 一次,一位漂亮的女士坚持让查理用一个词来总结他的成功,查理说是“理性”。然而,他对理性有更苛刻的定义。正是这样的“理性”,让他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巴菲特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伯克希尔投资比亚迪的经过就是一个例证。记得2003年我第一次同查理谈到比亚迪时,他虽然从没有见过王传福本人,也从未参观过比亚迪的工厂,甚至对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也相对陌生,可是他当时对比亚迪提出的问题和评论,今天看来仍然是投资比亚迪最实质的问题。 人人都有盲点,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巴菲特说:“本杰明·格拉汉姆曾经教我只买便宜的股票,查理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拉汉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对此,我自己也有深切的体会。查理帮我指出了我思维上的盲点,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我现在还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慢慢爬行。查理一辈子研究人类灾难性的错误,对由于人类心理倾向引起的灾难性错误尤其情有独钟。最具贡献的是他预测到,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会计审计制度的漏洞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早在1990年代末期,他和巴菲特先生已经提出了金融衍生产品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愈演愈烈,他们的警告也不断升级,甚至指出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式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将会给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海啸及全球经济大萧条不幸验证了查理的远见。与巴菲特相比,查理的兴趣更为广泛。比如他对科学和软科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研究,通过融会贯通,形成了原创性的、独特的芒格思想体系。相对于任何来自象牙塔内的思想体系,芒格主义完全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生。比如说,据我所知,查理最早提出并系统研究人类心理倾向在投资和商业决策中的巨大影响。十几年后的今天,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而查理在本书最后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所展现出的理论框架,在未来也很可能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理解和应用。 查理天生精力充沛。我认识查理是在1996年,那时他72岁。到今年查理86岁,已经过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查理的精力完全没有变化。他永远是精力旺盛,很早起身。早餐会议永远是七点半开始。同时由于某些晚宴应酬的缘故,他的睡眠时间可能要比常人少,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旺盛的精力。而且他记忆力惊人,我很多年前跟他讲的比亚迪的营运数字,我都已经记忆模糊了,他还记得。86岁的他记性比我这个年轻人还好。这些都是他天生的优势,但使他异常成功的特质却都是他后天努力获得的。查理一旦确定了做一件事情,他可以做一辈子。 查理对我而言,不仅是合伙人,是长辈,是老师,是朋友,是事业成功的典范,也是人生的楷模。我从他的身上不仅学到了价值投资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查理喜欢与人早餐约会,时间通常是七点半。记得第一次与查理吃早餐时,我准时赶到,发现查理已经坐在那里把当天的报纸都看完了。虽然离七点半还差几分钟,但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我让我心里很不好受。第二次约会时,我大约提前了一刻钟到达,发现查理还是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了。到第三次约会,我提前半小时到达,结果查理还是在那里看报纸,仿佛他从未离开过那个座位,终年守候。直到第四次,我狠狠心提前一个钟头到达,六点半坐那里等候,到六点四十五的时候,查理悠悠地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报纸,头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以后我逐渐了解到,查理与人约会一定早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费时间,会拿出准备好的报纸翻阅。 在跟查理的交往中,另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有一年查理和我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会。活动结束后,我要赶回纽约,没想到却在机场的候机厅遇见查理。他庞大的身体在过安检检测器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导致检测器不断鸣叫示警。而查理就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检,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可查理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坐下来阅读,静等下一班飞机。那天正好我的飞机也误点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问他:“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伯克希尔也有专机,你为什么要到商用客机机场去经受这么多的麻烦呢?”查理说:“第一,我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我觉得坐商用飞机更安全。”但查理想说的真正理由是第三条,“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engage life),我不希望自己被孤立(isolated)。” 查理最受不了的就是因为拥有了钱财而失去与世界的联系,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单间,隔绝在占地一层的巨型办公室里,见面要层层通报,过五关斩六将,谁都不能轻易接触到。这样就与现实生活脱节了。 “手里只要有一本书,我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查理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他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有一次他去西雅图参加一个董事会,依旧按惯例坐经济舱,他身边坐着一位中国小女孩,飞行途中一直在做微积分的功课。他对这个中国小女孩印象深刻,因为他很难想象同龄的美国女孩能有这样的定力,在飞机的嘈杂声中专心学习。如果他乘坐私人飞机,他就永远不会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查理虽然严于律己,却非常宽厚地对待他真正关心和爱的人,他不吝金钱,总希望他人能多受益。他一个人的旅行,无论公务私务都搭乘经济舱,但与太太和家人一起旅行时,他便会乘搭自己的私人飞机。他解释说:太太一辈子为我抚育这么多孩子,付出甚多,身体又不好,我一定要照顾好她。 查理一生研究人类失败的原因,所以对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基于此,他认为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一生不断提高修养,以克服人性本身的弱点。这种生活方式对查理而言是一种道德要求。在外人看来,查理可能像个苦行僧;但在查理看来,这个过程却是既理性又愉快的,能够让人过上成功、幸福的人生。 查理就是这么独特。但是想想看,如果芒格和巴菲特不是如此独特的话,他们也不可能一起在50年间为伯克希尔创造出在人类投资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业绩。 与查理交往的这些年,我常常会忘记他是一个美国人。他更接近于我理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 科举制度结束之后,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士大夫精神失去了具体的现实依托,变得无所适从,尤其到了今天商业高度发展的社会,具有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对于自身的存在及其价值理想往往更加困惑。在一个传统尽失的商业社会,士大夫的精神是否仍然适用呢?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当时的商人曾经提出过“商才士魂”以彰显其理想。今天,商业市场力量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我以为这种理想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了。 查理可以说是“商才士魂”的最好典范。首先,查理在商业领域极为成功。然而在与查理的深度接触中,我却发现查理本质上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一个学者。他阅读广泛,知识渊博,真正关注的是自身道德的修养与对社会的终极关怀。查理的价值系统由内而外,倡导通过自身的修行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从而帮助他人。 在取得事业与财富的巨大成功之后,查理还致力于慈善事业,造福天下人。他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子。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满怀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是否也可以通过学习与自身修养的提升,来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理想呢? 查理非常欣赏孔子。我有时会想,若孔子重生在今天的美国,查理大概会是其最好的化身。若孔子返回到2000年后今天的商业中国,他倡导的大概会是:正心,修身,齐家,致富,助天下吧!

作者:李路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

查理.芒格是当代投资大师,巴菲特长达45年的合伙人,伯克夏尔.哈萨维公司第二号人物。巴菲特曾认为是芒格将其从格雷厄姆的理论中拯救出来。  查理芒格早年就有过人天赋,大学时代,曾在三个不同的大学以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包括:数学、物理学、自然和工程学,热力学和气象学。有趣的是,芒格最终没有在这三所大学拿到学士学位,而最终是在哈佛法学院,拿到了学士学位。在毕业时,芒格是哈佛法学院300多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12名之一。  在1964年,查理芒格在投资房地产上赚到第一桶金:140万美元。在1962年,查理芒格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惠勒.芒格公司(也同样是私下亲友募集的基金)。在1962年-1972年的11年间,合伙公司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28.3%的惊人回报,且仅有1970年出现过-0.1%的亏损。这使得查理芒格声名显着,同时在此期间,也认识了巴菲特。  但随着美国股市在70年代陷入狂热,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在投资上的天赋似乎出现了差距:1969年巴菲特痛下决心解散了全部合伙公司,并且忍耐了好几年市场的巨大泡沫,但也因此逃脱了1973年-1974年的全球股市灾难。查理芒格的合伙公司,却没有幸免,1973年-1974年,连续两年出现接近31%的亏损,这也将芒格合伙公司前11年差不多一半多的盈利抹掉了。所幸的是芒格抗住了压力,坚持持股不动,终于在1975年迎来75%的盈利反弹,也将14年的年均复利改写为19.8%。  经历过过山车般的查理芒格,看着过往16年没有一年亏损,且复利大幅超越自己的巴菲特,查理芒格认识到自己没有必要单独进行投资,于是他也在1975年清算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并将自己的资金和巴菲特一起投入到了伯克夏尔公司。  当然,后面芒格也不甘寂寞,自己担任了wesco金融公司主席(伯克夏尔持有该公司超过80%股权),于是每年我们能听到类似巴菲特年报的查理芒格演讲纪录。  下面摘录部分精华片断:  一、查理.芒格的性格、印象  查理芒格对子女的要求很苛刻,例如他的继子威廉曾说过一个小故事:他有天和一个朋友开车去湖边,然后乘坐游艇玩耍。威廉不小心在船上把他朋友的车钥匙掉到了湖里。回到家芒格非常固执的要求儿子回去湖里把钥匙找回来。结果威廉在湖里面潜了2个多小时才把钥匙从湖底下捞出来。  芒格平时喜欢阅读,对象非常广泛,从遗传学,到凯恩斯的学术文章,到建筑学,再到哲学和传记。他儿子回忆说,芒格每天工作很晚,回家吃完饭就开始研究标准普尔,然后和巴菲特通电话。平时开车时,也常常陷入沉思,对周边发生的事情都忽视掉了。巴菲特也多次强调,芒格有种特性,就是精神的高度集中。但在其他人眼里,似乎他总是对生活有些马虎大意。  巴菲特曾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和芒格参加了所罗门公司的董事会后,在纽约大道上两人热烈的讨论着,巴菲特突然发现自己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而芒格一个人打的去了机场,然后飞回了公司,没有道别,什么都没有。  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话,可以作为他性格的一个注解:“找到你最擅长的,然后集中精力不断努力”。  二、芒格的语录  其实查理.芒格的精彩语录非常多,而且比起巴菲特平淡学究式的言语,芒格的语录中充满了幽默和放荡不羁,例如芒格就曾将价值投资比喻为“赌博”。  以下是几个摘录:  我们的经历往往证实了一个长期坚信的观点,即时刻准备着在人生中的一些时刻马上采取大规模行动,通过做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大幅提高人生财富。  一些清晰可辨的巨大机会通常会出现在那些不断寻找和等待,并有着热衷于判断多种变量的充满好奇心的人面前。之后就是要求你当赔率非常有利的时候愿意大举押注,你所使用的资源就是审慎和耐心。  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当机会出现时,认出潜力巨大的投资标的,这种机会不常出现,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我们的投资纪律就是等待一个可以放手一博的机会。  2006年芒格对华尔街的各种金融衍生品这么评述:“把对美国的衍生品的说明看成一条下水道的说法,是对下水道的侮辱!”  在企业界,如果你拥有分析师,进行了尽职调查且不具备普通常识,你所描述的这一切就像是地狱!  三、多学科思维模型(格栅原则)  芒格说:大多数人习惯于在一个学科或者模型下思考问题,例如经济学,这和一句老话:“对于拿着大锤的人而言,世界就像一枚钉子”,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方法。  芒格说的这个多学科模型,似乎过于玄妙,例如他认为他至少有100种思维模型,包括重要的如:工程学的亢余系统模型、物理学的断裂点/颠覆力矩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合论模型、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等。  我的理解,芒格将对象公司放入了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将其作为一个流动的要素去考察它本身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关系。而且将自己的观察结论也放入这个变化的体系中去考察。有些类似索罗斯笔下的社会学下的“测不准”原则:测量结果也会影响到测量方法。  例如对零售行业企业的考察,可能涉及到心理学的范畴(事实上已经演变出消费心理学专业),对一家企业的考察可能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这在查理芒格之外,还找不到第二个对此有深刻认识的人。  但对我们而言,这部分思想太过于玄妙,只能从很多芒格实际的分析案例中寻找答案:例如对可口可乐的心理依赖性研究等。四、芒格的投资评估过程  芒格说:“首先将一只股票看成是对这家企业的所有权,根据竞争优势来判断这家企业的持久度,寻找那些比你所支付的价格更高的贴现未来现金流价值。只有当你拥有优势时,才能采取行动,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你必须了解赔率,只有当赔率有利于你的时候才下注。之后我们只需保持低调,并尽可能不受顺境或逆境的影响,几年之后就会有收获。”  芒格认为,投资必须快速剔掉自己无能为力的部分,然后将精力全部集中于“简单且可以理解的投资标的”。芒格将投资对象分为三类: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的投资。根据能力范围,将部分股票直接剔除,例如IPO股票、科技、医药等。(但同时芒格也强调学习能力,这使得伯克夏尔公司近年也投资了法国一家大型制药公司,之前伯克夏尔极少碰医药公司股票)。剩下的,再经过芒格的多学科思维模型进行过滤,直到剩下最后的对象。

  芒格认为,必须全面的分析和观察公司的所有关联因素:劳动力状态、供应商客户关系、技术变革的冲击、竞争优势和弱点、定价能力、环境问题、库存和现金、资本开支、无形资产状态,包括商誉、分销渠道、社会责任感、产品等等,以及这些因素的可持续性。  归根到底,芒格就是在寻找企业的“护城河”,但芒格非常强调仔细考虑长期可能让这家公司陷入四面楚歌的“竞争力崩溃”因素。  最后部分才是整个评估过程的终极目标:比较(你所得)价值和你所支付的价格。但和格雷厄姆不同,芒格认为,一家价格公平的伟大企业好于价格高高在上的好企业。  芒格和巴菲特的演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并不是以价格大幅低估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首要条件,而是首先强调自己可把握的,有较大概率成为伟大企业的公司。其次,并不过于强调对公司实体资产的考量,而是更多考虑自由的现金流情况以及没有计算在内的“商誉”(即护城河)。  注意到一点,芒格认为,后续仍需要对当初判断的因素进行考察,因为所有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最终这样的评估过程并不是“数学计算”,而是哲学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和人生经历以及认知技能结合,最终形成一种“感觉”。  即便选择出这样的公司,芒格认为仍不急于买入,而是等待所谓的“触发按钮前的清单”,这些因素在“千钧一发”的机会出现时,会大规模建仓,而不是小规模的试探。  注意到,巴菲特在早年,例如1974年买华盛顿邮报时,采取的也是小规模建仓,逢低加仓的做法,但到了后期,芒格已经建议放弃这样的行为,因为这么做也意味着自己对选择的对象缺乏信心(不确定性)。这部分应该客观对待。  五、查理芒格的投资原则清单(摘录主要原则)  1、风险——所有的投资评估必须首先从风险开始,尤其是声誉风险  2、独立——“只有在童话故事中,国王才会被告知自己其实是赤身裸体的”  3、准备——获胜的唯一途径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并希望获得一些洞察力  4、明智的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能让人更有智慧  5、严格分析——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清单能将错误和遗漏降低至最低  6、配置——合理配置资本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  7、耐心——克制人类对行动的偏好  8、果断——当适当的情形出现时,果断且深信不疑的采取行动  9、改变——与改变共存并接受不可消除的复杂性  10、专注——让事情保持简单,记住你要做什么b  芒格在投资原则中,还有很多精彩和耐人寻味的论断,摘录精彩论断:  1、坚持给假定的风险提供适当的补偿  2、避免犯大错误,避免资本金持续亏损  3、要做到客观和理智,必须进行独立思考  4、记住这一点,即你正确以否与别人是否认同你无关,唯一能决定你正确以否的是你的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

  5、模仿多数人的做法会导致均数回归  6、通过大量阅读,让自己成为一生的自学者,培育求知欲望,努力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聪明  7、如果你想变得更聪明,那就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8、明智的谦虚是识别不确定的证据,抵挡对得出错误的准确性、确定性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欺骗自己,记住自己是最容易被欺骗的。  9、最好记住显而易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深奥难懂的。  10、要成为商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  11、进行前后思维——总是反过来看事物  12、金点子非常少——如果赔率对你非常有利,就下重注  13、避免不必要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远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采取行动  14、享受投资的过程吧,因为你就生活在这个过程中  15、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就是股票的游戏规则  16、认识并适应你周围世界的真实本质,不要寄希望于世界会适应你  17、认清现实,即使你不喜欢现实——尤其是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18、避免狂妄自大和厌倦效应  芒格认为,有些人的个性天生就不适合投资,他们要么过于焦躁,要么缺乏耐心。只有当你具有较好的个性(主要是指你非常有耐心),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后,势必进行大规模进攻,然后就会慢慢学会游戏规则,部分通过实践,部分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显而易见,你能从别人那儿获得的启发越多,你的情况就会越好。六、查理芒格论投资  1、性格、耐心和求知欲  应当说一下,为避免在焦躁中拥有股票而需要磨练性情,但是单独依靠个性是无法取得投资成功的,你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拥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长此以往,这种性情能逐步提高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性格,注定会失败,即便你拥有很高的智商。  2、多样化投资  过度多样化投资的想法真的很疯狂。我从不相信四处出击的多元化投资能带来优秀的回报。回头看我们做出的前15大决策,你会发现我们获得了平均的回报,不需要太多活动,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了,你应该严守自己的规则,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全力出击,过去伯克夏尔就是通过押注那些肯定要发生的事情而赚钱的(注意芒格的措辞很多和赌博有关)  3、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当你因为某项东西的价值低估而买入,在价格接近你认为的内在价值时抛出,这太难了!  4、伯克夏尔的投资失误  错误有两种:第一种是什么都不做,沃伦称为“舔大拇指”,第二种是没有足额购买应该大量购买的东西。伯克夏尔因为错失的机会成本高达几十亿美元,例如我们因为股价大涨错失了沃尔玛,一个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失误。  5、能力范围及其界限  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专注于这些领域。如果你拥有了能力,就应该知道自己的界限,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那你就根本没有拥有能力。  但投资的游戏规则,就是不断学习,例如沃伦(巴菲特)学了很多,扩大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才能够对诸如中国石油等公司进行投资。  七、次贷危机前查理.芒格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品的警告  我们对那些使用财务杠杆的金融公司尤其担心(银行也属于使用财务杠杆较大的金融公司),如果他们开始讨论自己在控制风险上做得如何出色,这会让我们感到紧张。我们比其他人更早感到焦躁不安,每当出现这样的焦躁情绪,我们就会把钱放在桌子上(芒格意为清仓),你只能适应这种做法。  衍生品是个非常不负责任的系统,这个系统过于复杂,你无法相信数万亿美元参与其中,你无法相信它有多复杂,你也无法相信有多么大的动机会让人对价值和清算能力产生一厢情愿的想法。  一开始人们只是试图对冲利率带来的风险(本身这就是非常复杂困难的),之后对冲操作让(公布的盈利)出现了波动,他们又发明新的工具来消除这些波动,此时你已经陷入了谎言之中,很多大企业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衍生品有很多条款,例如一方的信用被调低,信用被调低的一方必须提供更多的抵押品,你可能因此破产(如果使用了足够的财务杠杆),但当公司伸手去拿(对方的抵押品)的时候,钱并不在那里,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引入了不稳定因素,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发明的系统会带来灾难,这是一个疯狂的系统!  芒格说:我极其憎恨GAAP(公认会计准则)应用于衍生品和掉期和约中,摩根大通利用了这个会计准则,我认为它应该为此感到丢人。这些模型创造了奇怪的衍生品,结果这些会计盈利都不是真实的盈利,当你希望拿到真金白银的时候,它就消失了,这些钱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对衍生品的说明真是一桩让人作呕的差事,它就像一条下水道,如果我是正确的,届时将会有严厉的惩罚在等待它,你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当这些衍生品崩溃时该怎么办?  我们试图卖掉GEN RE(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衍生品业务,但没有成功。我可以信心十足的预测,大型银行无法按照账面价值清算这个国家的多数衍生品。我不知道这些衍生品何时走向灭亡以及情况会变得多糟糕,但我担心最终的结局会非常可怕。  如果未来5-10年内没有出现与衍生品有关的崩盘,我将会感到不可思议。我认为我们是美国唯一一家可以逃脱衍生品影响的大公司,对于伯克夏尔而言,从事这样的业务是一种疯狂的想法,对大银行而言,这是一项疯狂的业务。  其实在塞斯.卡拉曼的《安全边际》中,也曾对美国金融衍生品提出过严重的批评和质疑,对于严肃的价值投资者而言,似乎总是能从这些谎言的(趋势)中识别,并且脱身而出。  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查理.芒格有过人的眼光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这些可能就是他独有的天赋吧。八、规模效应、特许经营权、行业竞争格局  查理.芒格在1994年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一次讲演中,阐述了对规模效应、特许经营权等一系列问题。  芒格用几何学来阐述规模效应:如果你铸造一个铁圆形池,随着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的铁就能构成更大体积。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芒格举例电视广告,他说:在早期,仅有三个有线电视网覆盖了90%的人群,电视广告风靡。如果你是宝洁公司,尽管广告费用巨大,但它财大气粗,通过一个广告就能甩掉大量的瓶瓶罐罐。而那些小公司,却因为产品销量少而无法轻易使用广告。直到后来广告的普及,才使这些小公司也有机会出头。  芒格认为,规模优势还与信息竞争优势相伴而行。例如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箭牌口香糖和格洛茨口香糖放在一起,一个标价40美分,一个30美分,你会为了10美分把从没听说过的品牌塞进嘴巴吗?箭牌受惠于其知名度,就具备了规模优势,也就是信息竞争优势。  芒格指出,规模效应在心理学上还有个渊源,就是“社交证明”(social proof),因为人总是有意无意受到其他人喜好和行为的影响。如果人们都簇拥去买同一个东西,我们就通常会认为它质量更好,于是也亦步亦趋。  又例如报业,除了一些超级大城市,美国每个城市都只剩下一家日报。当这家日报拥有很大的发行量,也就意味着有很大量的广告。一旦两者结合起来,哪个读者还愿意看那些薄薄的,信息量少的报纸?所以,这就是阶梯式的“赢者通吃”,也是规模效应的一种。  在中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