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产品,简直对人研究到了极点。
最新一版本的“微信读书”,新增了听书功能。简直是让一个需要碎片化读书的人感到炸裂。对我来说,有以下几个读书变化:
阅读时长增加。简单统计了一下,自从有了这个功能,自己平均每天的“听读书”时间,增加了1个小时,而这些,都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下完成的。上下班路上、电梯里、晨练、睡觉前,基本上都是听书的好时光。
阅读完整度大大提升。之前对于一些书,只是会简单的翻看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看,现在基于听书的模式,增加了从头到尾阅读完一本书的概率。
更愿意选择一些难啃的书籍去读。比如之前一直想读《枪炮、病菌与钢铁》,但是由于书很“大”,内容也不是自己擅长阅读的范围,书一直都放在电子书架上,没有打开过。微信增加“听书”功能后,开始尝试一边听,一边看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坚持读完,并且能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思考。接下来还准备通过这种模式,把《失控》《未来简史》这些大部头的书籍读完。
读书更加集中,理解加深。听+读的模式,是对视觉、听觉、大脑的集中调度。单纯的“读”,很容易过半个小时就不想读了,看看微信,刷刷微博,阅读的连续性很差。单纯的听,类似喜马拉雅的“十点读书”这种节目,只是通过听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没有形成文字概念,理解深度有限,也很难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现有的这种模式,更符合知识获取的方式。我想微信的这个产品经理有可能是研究认知心理学的,有机会一定要见一下,他/她的这种产品设计,简直可以影响人类发展。
微信读书抢占”听觉“市场,显然是做了充足准备的。在这个功能背后,是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在听书体验中,对文章阅读的流畅度,标点符号的识别,以及分句、分段上面都能感觉到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
读者可以选择普通女生、普通男生、特别男生、情感男生四种模式。每个都体验后,你会发现”情感男生“是最贴近真实人声,听书体验最佳的模式。这里我不得不又继续YY一下,这是产品经理故意的~通过多重选择,让用户有一个对比感受,掩盖了唯一选择下语音阅读的不适应。同时又可以看下用户对声音的选择倾向,背后都是通过数据分析的优化。如此缜密的产品思路值得我们去学习。
当然,这个功能还可以继续优化,包括定时模式、阅读速度还需要再加快一点,优化读者听书时做笔记,划重点的需求,比如是否可以类似“讯飞语记”一样,通过读来识别转化成文字,随时互动,随时表达观点。
听觉抢占已经成为多个产品的核心功能点。音乐类自不必说,喜马拉雅、得到、微信上的各种公众课堂、讲座直播等本质上都是在占用你的时间和听觉。微信读书的这种拓展,给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阅读方式和体验。相信接下来用户阅读时常会形成一个漂亮的指数型曲线,未来微信阅读会如何发展?期待更大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