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扬长避短的。
想必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这句话,然而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受到的教育都是:你要均衡发展,你不能偏科,你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你要竭尽所能把你的弱势补上来… …但是逐渐长大之后才会一点点地明白:没有人能在所有领域都做到优秀,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分工前所未有细化的社会当中。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中,根据人的长处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一点在大学中其实已有体现: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是重要的,譬如思政课就可以划水混分;并非所有决定GPA的专业课都是重要的,相对于自我探索和可遇不可得的机会而言,有时候课也可以不去上。不要总是盯着低分不放,而是要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长处。
这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图像处理的课程,然而几乎没有上过。这是因为我偷懒、不想上吗?并非如此。我也想学习新知识,然而摆在我面前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的申请。这关系到我本科毕业之后的一年在什么平台上学习,也关系到日后的工作起点。相比之下,这门课我只要能够拿到过得去的分数,对我最终成绩没有太大影响就可以了。然而,另一门有关炎症的课程我却认真对待,因为这与我未来的方向有关,还与我感兴趣的实验室有所联系。课程只是工具而已,顺手就用,不顺手就放在一边,GPA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事事都一视同仁地认真对待,那么一个人也许能安稳生活,但是绝不能做出亮眼的成绩。如果我把精力平均地分给我面对的所有事情,我只能有一个相对好看的本科成绩,却可能申请不到理想的学校。
我相信一个人的成就,由最突出的优势决定,而非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