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挪威的一朋友在朋友圈发的信息,感触良多。“拼爹拼娘是当今全世界的通用法则, 不分国界。尽管方式可以非常不同... 这是源子一年级这半年源子和娃他爹的最大感受。学习知识不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进度非常慢, 体育运动、朋友圈的建立及社交活动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让孩子自带光环,一开口交流就有闪光点,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其实孩子从小在社交活动上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培养。
博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罗伯特•利夫在《关键洞察力》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都需要三个要素,自我、他人、情境。如果能够同时兼顾这三个要素,就能实现有效沟通。
我们就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横向延伸。
一、自我:
1.得体大方的装扮是孩子社交的敲门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个试验,他们要测试同一个小孩如果以穿得漂亮和脏破的两种形象独自走在大街上,路人是否都会留意和关心这个看似迷路的孩子…
结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关心那个穿着得体大方的孩子。
穿着破烂的孩子,看上去只有可怜和无助,穿着得体大方的孩子,能通过他的精神面貌传递出:我是有人关心有人爱的孩子,我的父母对我很负责任,同时也很用心的教我为人处世和社交礼仪,我有良好的教养,跟我沟通你可以很安心。
得体大方的打扮,并不是要我们给孩子穿上名牌,扮相成熟,而是在孩子穿的干净整洁的条件下,尽量让孩子的衣着更加有色彩感和审美情趣,这无形之中让孩子更容易赢得别人亲近和认可,孩子也从而更自信。
除了得体大方的装扮,必要的礼仪和了解社交规则都是孩子外在隐形社交的一部分。
2.孩子一开口都是亮点,那是因为有着广泛阅读的内在支撑。
《关键洞察力》书中说到当年的公关人员都是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博览群书。由此可见阅读的广泛对社交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在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的同时,我们要让他学会把看到的亮点用自己的体会说出来或写出来。在今后的学科考试中,他也会体验到积累的重要性,毕竟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表达的多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心得,孩子一开口就与众不同,一开口都是好创意,这样的孩子怎么不闪闪惹人爱。
3.高自尊的孩子更愿意主动积极的社交。
高自尊的孩子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接受;而低自尊的孩子由于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使得他们在沟通中,总觉得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通过我们的言行影射到孩子,我们希望培养孩子成为高自尊的人,就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心。
我们可以这样:"孩子,虽然你的行为妈妈不喜欢,但是妈妈是爱你的";"你无论选择什么,妈妈都支持你。"
怎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内心安全感会十足,孩子就有高自尊的表现。
4.找到孩子的独特的兴趣,并发展成差异化优势。
人脉是自己对别人的共享和付出,只有首先奉献,才会有收获。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奉献什么。霍夫曼认为,奉献来自于个人的差异化。
有了立身之本,就可以依据此发展孩子的人际圈子。真正的人脉来于孩子能为别人贡献什么,而非利用别人能为孩子做什么。
二、他人:
1.把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相处起来就如沐春风。
《关键洞察力》作者所在的博雅公司有一份《童子军誓言》,其中一条就是要看到人家的优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无论与谁相处,要引导他能够观察别人做得好的细节,这样他就会有一份恭敬心,能够尊重别人,把别人看在眼里,培养的久了也就会有同理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真正的把别人放在心上。
柏邦妮在《见好》里曾说不是看不见黑暗,而是愿意去见好。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将会为孩子带来好人缘。
2.好人脉的建立不在于数量,而是质量。
《至关重要的关系》里提到个人能够管理的人际节点数不超过150个。数量并不会为孩子的人脉和机会带来太多的亮点。
重要的人际关系扩展,往往是通过现有认识的人去认识别人。想认识现有社交圈之外的人,最佳方式从现有圈子寻求帮助。
能获得人脉的扩张,也不来自于数量,而同样来自于质量。高质量的人脉能够带来高质量的扩张和高数量的扩张。而建立高质量人脉的重要性是孩子个人声誉的建立。
这反过来依赖于孩子现有的能力和差异化,以及孩子对他朋友圈的共享和付出。超级人脉来自于孩子在他身处的圈子里面,公信力、声誉有多强,而要能维护这种人际关系,最佳的东西恰恰是那些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给予馈赠的东西,这是孩子对别人的价值所在。
三、情境:
1. 沟通的内容要专注于真正想要的结果。
在沟通前,先让孩子确认自己沟通的目的和需要。比如,孩子希望玩小朋友的小汽车你先引导孩子问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想要玩小汽车)、不想要的是什么(不想小朋友不给我玩小汽车或者因为不想给我而不理我);然后思考一下,怎么样获得孩子想要的,又避免发生不想要的情况(等他先玩一会,不太想玩了,再问他要;或者用别的玩具跟他交换)。
想清楚交流的目的,也使得孩子在沟通过程中,一旦出现偏离目的的对话,能迅速地再把沟通导回孩子想要的方向,而避免陷入无谓的纠缠中。
2. 自我监控,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在沟通过程中,保留一部分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可以帮助孩子在沟通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这个对于孩子来说,有点难度,但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孩子培养起这样的潜意识。
比如,孩子需要留意自己的情绪,防止在沟通中自己被情绪带跑。如果孩子忽然注意到自己在生气,你可以让孩子留意是什么情况引发了他的情绪反应,而现在是不是一个生气的好时机?如果一定要表达生气的情绪,这个情绪的表达是否有利于孩子实现沟通的目的。
3. 学会使用爱的语言,让孩子之间的沟通氛围更友好。
在《沟通的艺术》中盖瑞.查普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什么是爱的个人见解,他称为这些为爱的语言。爱的语言是肯定的语言、有品质的时间、礼物、服务行为和身体接触。
让孩子使用爱的语言,自身就是小太阳。当然我们要以身作则,让他了解如何使用爱的语言。
4. 危机公关:积极的孩子会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冲突变成机遇。
冲突就像是雨天,不喜欢但总也避免不了。孩子之间也总会有矛盾,但矛盾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矛盾会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如何通过矛盾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正是考验我们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正在让事情变得更糟,先停下来。大胆的说出他的情绪,因为感受比需求更明显。学着倾听,让孩子确认所有不同的观点。确认不是同意,区分确认和同意,是让孩子把他的想法与他的反应解绑的一种方法。
把问题拿出来讨论,让孩子对问题本身进行描述,不是评价。尝试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需求上,这样才能更富有成效。在多个问题时同时出现时,优先处理主要问题。
总而言之,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一个高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社交也一样。只有我们刻意的培养孩子社交的套路,孩子才能走到那里都自带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