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山朝山进香西路连接千年的衢徽古道。衢徽古道始于衢州西安门,途经西区、石梁、下村、寺桥、七里,翻过大头岭到常山县毛良坞,再从洪桥穿越雷公岭至灯盏坑,从淳安白马然后到达安徽徽州境内,全长约100公里。古道穿越千里岗山脉与白际山脉相连接,历史上这是一条衢州与常山、遂安(今淳安)和安徽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和贸易通道。衢州人从这条路挑盐去安徽,淳安白马、毛良坞和七里的竹子、木头、茶叶等山货通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衢州。衢徽古道从大头至常山,再往淳安白马,越往山里越难走,其中最难的是要翻过10里长的七里大头岭和10多里长的常山雷公岭。
灵鹫山朝山进香西路沿着衢徽古道出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翻大头岭过半岭凹上门少伸岭根上岭三百步岭背到达灵鹫寺。这条朝山进香西路又称鹫岭古道,开化、遂安(今淳安)西部、常山北部及徽州府香客就沿此道朝山进香。
灵鹫山的鹫岭古道佛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鹫岭古道在佛子心目中,就是“有色诸天,兼乎粗妙,形坠即欲,情超即禅,分界有三,本一境耳。”鹫岭也是指灵鹫老鹰石与鹫岭寺、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
灵鹫老鹰石在七里龙潭山庄西北面,海拔1151米老鹰石峰。其峰顶奇石拟雄鹰兀立苍穹,生动逼真。这里又是柯城区七里乡与常山县新桥乡(今芳村镇)的界山。
鹫岭寺在老鹰石峰下早田麻坪。今早田麻坪尚存鹫岭亭。从常山新桥乡(今芳村镇)横山路村乐丰桥(落凤桥)到早田麻坪就是衢徽古道最难翻的10里长的七里大头岭。
法华寺、心定寺、讲经堂就在从大头经半岭凹、上门、少伸、岭根、上岭、三百步到岭背处,距灵鹫寺还有5里路。这地方今人称横路岗,是灵鹫寺与百丹坪玉泉寺之间同妙源外寮口与七里古道的十字路口。站在这里,北望千里岗,蜿蜒起伏,南眺灵鹫峰俊秀挺拔;山岚弥漫,松涛相呼,若遇雄鹰从天际掠过,更觉天地宽广,宇宙之无穷,仿佛置身在虚无缥缈的太清幻境之中。
大头到半岭凹也是上坡路,也称大头岭。今人行走在灵鹫山的鹫岭古道上,仍能感受到《西游记》中最具禅境的一首词即《苏武慢·试问禅关》的意境: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该词表述了参禅悟道必需经历无数艰难险阻才能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的感悟。
而“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这句的大意是:忆往昔,禅宗六祖曾在曹溪河畔南华寺三十七载的传法之路是何等艰辛,世尊在梵音袅袅的灵山授道又是何等清苦,可惜,世人却总惑性妄想,迷失了本该坚守的本真自我。
有意思,佛子信众们为灵鹫寺近四十年传承立志时就称曹溪一滴!?
在千年的衢徽古道上还有一条重要的灵鹫山朝山进香东南古道。玉泉山是衢州当地人对灵鹫山西南脉百丹(担)坪的称谓。据嘉靖《衢州府志》载:宋景德(1004-1007)三年(1006)秋,婺人徐志蒙来玉泉山削发修行,俗称“猪头和尚”,圣者后驻锡天宁寺,坐化于此,圆寂后有漆布真身,称“定光古佛”。 通往玉泉禅寺的古道留满了这位圣人的足迹。古时衢州城里人登玉泉禅寺是这么走的:出西安门经鹿鸣山过衢门山白云山脚沿石梁溪边衢徽古道,到麻蓬过石梁溪进杨家源登青峒峰(大靠山)。登顶后再沿青峒峰(大靠山)分水线登上海拔1008米的玉泉山。这条古道若以梁代古刹天宁寺为起点,沿途佛寺都与金华圣者徐志蒙定光古佛有关。以前柯城区白云禅寺有“端肃诵经一星期种百善根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无量千万佛,总祈佛佛降祥,挽转天心,出衢民于水火”、“虔诚礼忏七昼夜到五行坛设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火星,连贯亿光星,务乞星星耀吉,维持世运,奠柯邑若苞桑”长联。“五佛”为:梁代古刹天宁寺为一佛,鹿鸣山寺为二佛,过衢门山接待寺登白云禅寺为三佛,大考山转轮禅寺为四佛,百丹峰玉泉寺为五佛。
真是:
若欲登灵鹫山且试南北东西四路,
有心向佛何愁鹫岭古道长岭十里。
(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