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习强国听了《魔鬼经济学》。
感觉很有意思的一些内容: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要是你不作弊,那只能说明你没有竭尽全力。
信息的散布都在很大程度上稀释了信息持有者的权力。“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动机:人们怎样得到自己想要或者是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当其他人也向要或者需要同样东西的时候。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只要能够设计出适当的激励机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动机就像是一发子弹,一根杠杆,一把钥匙:动机虽然很小,但它往往具有惊人的威力,能够使形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动机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一项激励计划都会包括这3种类型的动机。
“当人们没有足够的帽子戴的时候,我们不能用砍掉一些脑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父母参加PTA;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不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8项因素: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学生经常被打屁股;学生经常看电视;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人们一直在说,家庭非常和睦的家庭孩子成绩也会好,可我带班这多少年,不少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他父母却感情很好。这似乎佐证了这一点。
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表明父母本身的特点,即“他们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后面的8项因素则是父母们的行为,即“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做了什么”.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成功、健康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通常也会很好;而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比如带他们去博物馆,或者阻止孩子看电视,并不会对孩子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那些总是在想尽办法来帮助孩子的父母和家庭教育专家来说,这一发现或许能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对于那些所谓的家庭教育技巧显然过于倚重了。
当父母,自己是什么人,显然很重要。
这种认识,似乎为父母们提供了另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自己努力成长,而不是只为孩子做事,或者要求孩子。